建于北魏晚-西魏初。单室,平面方形。窟顶正中藻井绘垂莲、火焰、忍冬、莲花纹。四披“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上部为佛教与道教同处的神佛世界。西披中间为阿修罗王,赤身,四目四臂,头顶青天,足立大海,手擎日月,双龙卫护,身后为须弥山和“忉利天宫”。须弥山两侧画雷公、礔电、风神、雨师、朱雀、羽人、乌获及迦楼罗、飞天等,颇有雷电交作、风雨并至之势。东披上部中间画二力士承托摩尼宝珠,左右飞天护持,朱雀和孔雀相对飞翔。北披上部正中的东王公已残,还可见其乘坐的四龙车。南披的西王母头梳高髻,大袖长袍,乘坐三凤车,车上有华盖,车后旌旗飘动。西壁开一圆券形大龛,窟顶覆斗形,殿堂窟。彩塑现存一佛二菩萨,头均重修。主尊为善跏坐佛像,内着斜领僧祗支、交领大袖襦服,外罩对襟红色袈裟,胸前系小结,左手后代重修。两菩萨侍立南北两壁西端,颈饰项圈,上身斜披络腋,下着长裙,足踏莲花。四壁壁画分段布局,上段绕窟一周画天宫伎乐。西壁中段龛内外画飞天、供养菩萨、婆薮仙、鹿头梵志;两侧壁中央相对绘说法图和供养人行列,周围画千佛;下段绘金刚力士。此窟前壁全部坍塌,窟顶东披和北披局部残毁,其他基本完好。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洞窟
北壁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画天宫伎乐二十身。中部正中央画说法图一铺,佛两侧上方各绘两身飞天,下方各绘两身菩萨,说法图上部和左右均绘千佛,说法图下部绘数身供养比丘与男供养人共二十身,优婆塞十二身。下部通壁绘药叉一排,存七身,北壁东部部分壁面已毁。北壁西端有菩萨塑像一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壁画
西披的中间绘阿修罗王,四目四臂,立于海水中,上两手分别托日月。阿修罗王脚下是大海,头部上方绘须弥山峰和忉利天宫,天宫门半开半闭。阿修罗王右侧绘雷公、劈电、迦楼罗、羽人、仙人、鸟兽等,左侧绘风伯、雨师、乌获、仙人、飞天,其间绘有仙人、猿猴、朱雀。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壁画
方井中心不同颜色的同心圆是莲花。周围的内插角框中饰以散点花叶纹、忍冬纹等纹样,在斗四的四角绘以忍冬、忍冬莲花等图案。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画天宫伎乐十八身、劳度跋提头像一部。中部正中央画说法图一铺,佛两侧上方各绘两身飞天,下方各绘两身菩萨,说法图上部和左右均绘千佛,说法图下部绘数身供养人,多已模糊,下部通壁绘药叉、力士,多已模糊,南壁西端有菩萨塑像一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壁画
西壁中央的大龛占据了约一半的壁面,主尊身后龛壁绘火焰纹背光和头光。龛壁自上而下,绘飞天、菩萨等。龛楣绘忍冬、化生伎乐。龛两侧浮塑束帛龛柱,龛柱上的龙首浮塑及龛两侧的菩萨塑像已不存。龛外两侧上层绘天宫伎乐,以下绘飞天、菩萨等。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壁画
东陂上部中央绘莲花摩尼宝珠,两侧各绘一飞天。莲花摩尼宝珠下绘二力士,衬托着宝珠。力士南侧绘一孔雀,北侧绘一朱雀。下方由北而南,绘乌获、玄武、倒立力士、开明、神兽等。最下层也是山林、野兽等人间的景象,部分已毁。今天只能看到一些山林树木以及山间的一只猕猴和一匹残缺的马。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壁画
顶部中心绘西王母乘凤车,有仙人骑凤前导,骑凤随行,飞天也前后相随。另外,开明、白虎、乌获等都在天上飞翔。下部的山林之中,则绘有羊、野牛、豺狼、羽人等。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壁画
北披居中绘的是乘龙车的东王公,现存下部东王公四龙车及前后待从方土等,龙车上部部分画面已毁。另外,还绘有乌获、开明、羽人、禺强、飞廉等神怪。在下方的山林,还绘有野牛、黄羊、野猪等动物形象和射虎等狩猎场面。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壁画
三凤车:最早出现的凤车图像是在西魏时建成的第249窟。按照佛经内容,这应是表现佛教天界(诸天)赴会的场面。坐凤车者为梵天。画师们在这里借助中国道教神仙西王母的形象来表现。凤车无辕,驾车者分别为三凤,车前部有驭手一人。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195 › 素材库 - 素材
莫高窟第249窟
建于北魏晚-西魏初。单室,平面方形。窟顶正中藻井绘垂莲、火焰、忍冬、莲花纹。四披“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上部为佛教与道教同处的神佛世界。西披中间为阿修罗王,赤身,四目四臂,头顶青天,足立大海,手擎日月,双龙卫护,身后为须弥山和“忉利天宫”。须弥山两侧画雷公、礔电、风神、雨师、朱雀、羽人、乌获及迦楼罗、飞天等,颇有雷电交作、风雨并至之势。东披上部中间画二力士承托摩尼宝珠,左右飞天护持,朱雀和孔雀相对飞翔。北披上部正中的东王公已残,还可见其乘坐的四龙车。南披的西王母头梳高髻,大袖长袍,乘坐三凤车,车上有华盖,车后旌旗飘动。西壁开一圆券形大龛,窟顶覆斗形,殿堂窟。彩塑现存一佛二菩萨,头均重修。主尊为善跏坐佛像,内着斜领僧祗支、交领大袖襦服,外罩对襟红色袈裟,胸前系小结,左手后代重修。两菩萨侍立南北两壁西端,颈饰项圈,上身斜披络腋,下着长裙,足踏莲花。四壁壁画分段布局,上段绕窟一周画天宫伎乐。西壁中段龛内外画飞天、供养菩萨、婆薮仙、鹿头梵志;两侧壁中央相对绘说法图和供养人行列,周围画千佛;下段绘金刚力士。此窟前壁全部坍塌,窟顶东披和北披局部残毁,其他基本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