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北魏晚-西魏初。单室,平面方形。窟顶正中藻井绘垂莲、火焰、忍冬、莲花纹。四披“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上部为佛教与道教同处的神佛世界。西披中间为阿修罗王,赤身,四目四臂,头顶青天,足立大海,手擎日月,双龙卫护,身后为须弥山和“忉利天宫”。须弥山两侧画雷公、礔电、风神、雨师、朱雀、羽人、乌获及迦楼罗、飞天等,颇有雷电交作、风雨并至之势。东披上部中间画二力士承托摩尼宝珠,左右飞天护持,朱雀和孔雀相对飞翔。北披上部正中的东王公已残,还可见其乘坐的四龙车。南披的西王母头梳高髻,大袖长袍,乘坐三凤车,车上有华盖,车后旌旗飘动。西壁开一圆券形大龛,窟顶覆斗形,殿堂窟。彩塑现存一佛二菩萨,头均重修。主尊为善跏坐佛像,内着斜领僧祗支、交领大袖襦服,外罩对襟红色袈裟,胸前系小结,左手后代重修。两菩萨侍立南北两壁西端,颈饰项圈,上身斜披络腋,下着长裙,足踏莲花。四壁壁画分段布局,上段绕窟一周画天宫伎乐。西壁中段龛内外画飞天、供养菩萨、婆薮仙、鹿头梵志;两侧壁中央相对绘说法图和供养人行列,周围画千佛;下段绘金刚力士。此窟前壁全部坍塌,窟顶东披和北披局部残毁,其他基本完好。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洞窟
主室窟顶藻井绘双龙图案,这两条龙环绕着中央的莲花头相对,尾部相交叉。在方形井心外层,画出一层圆环联珠纹,一层方形二方连续花纹,一层鳞片纹,一层联珠纹,最外层画垂角纹和帏幔铺向四披,从而形成了一个华盖的形状。藻井由于烟熏,已变得模糊,但仍能看出在彩云中一身接着一身迅疾飞行的飞天。他们有的奋力向前,有的回身散花,长裙下露出赤脚,飘带和裙角在清风吹拂下自然飘起,在末端形成尖角。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57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上部通壁绘有七铺说法图。其中,除了西起第一铺为二佛共处一铺、共有一对胁侍菩萨外,其余六铺皆为一佛二菩萨的组合。西起第一铺说法图在七铺中所占壁面最大,其它六铺所占面积面积基本相等,且衔接紧密。每铺说法图下都绘有供养人行列和发愿文题榜,其中现四铺发愿文仍基本可读。男供养人既有戴笼冠、着大袖襦者,又有戴毡帽着裤褶、脑后垂小辫者;女供养人即有着袿衣、蔽膝者,也有着间色长裙者。西起第二、第五、第七铺说法图下部的发愿文题记保存较完整。依发愿文可知,西起第二铺和西起第三铺分别为过去七佛中的“迦叶佛”和“拘那含牟尼佛”、西起第七铺为“无量寿佛”;男供养人出自阴氏、滑氏,女供养人出自丁氏、史氏、何氏等家族。下方开4禅室。在每一个禅室门上部皆画忍冬禽鸟纹的龛楣图案,下部画药叉。禅间壁面上绘千佛,下绘金刚力士。禅室口还残留有元代加修小塔部分塔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85 › 资源库 - 壁画
东壁门上绘说法图三铺,门南侧为药师说法图。药师佛右手持锡杖,左手托药钵。佛著通肩袈裟,衣纹密集。两侧的菩萨头戴日月宝冠,上身半裸,长裙紧贴身体。佛下方绘供养人两身对坐,中间有愿文榜题一方,部分文字可识读。门沿南北五代画供养菩萨各一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2 › 资源库 - 壁画
西壁开一深龛,佛龛为双层敞口龛,龛内塑像为一铺七身,是一佛二弟子四菩萨(有一身菩萨已毁)。主尊释迦牟尼佛着通肩袈裟,内著僧祇支,头上有螺髻,双目正视前方,面部表情庄严肃穆。袈裟的衣纹自然体贴,并且衣纹的褶襞很浅,采用波浪式的作法,非常写实。迦叶身披袈裟,双手交叠在胸前,两眼凝视前方。阿难身披袈裟,双手合十,神情虔诚,双目下视。龛内南侧的菩萨面相丰圆,他一手托花扬起,一手提净瓶,上身半裸,下着长裙,身体修长而潇洒,璎珞、飘带随身垂下。龛内北侧的菩萨束高髻,头冠已失,面相丰满,双目下视。外层龛北侧菩萨身体修长,衣饰纷繁,神情庄重。内层龛壁画火焰莲花项光、背光,两侧各画一弟子、一飞天,佛光图案较简单,头光大多只画一个圆形光环。 内层龛顶部在佛背光的火焰纹两侧,画出两身散花飞天,内层龛外的龛楣又是外层龛的顶部,龛楣下部为缠枝忍冬、卷瓣莲叶及化生图案,龛楣两侧各画出一身飞天。 内层龛外画出龛梁和龙首龛柱,在龙首后面有一小儿盘腿坐在莲花上,神态天真,双手各持一莲花枝。内层龛外两侧画思惟菩萨各一身,思惟菩萨下各画婆薮仙和鹿头梵志。思惟菩萨头戴三珠宝冠,翘脚坐莲座上,一手支头,一手扶足,头微侧,做出思考的样子,神情动人。婆薮仙满脸胡须,露出一副贪婪的神色,左手持一只鸟,表明他杀生的本性。外层龛南北侧壁上各画菩萨一身。 龛外两侧浮塑龙首龛柱(南侧的已毁)及束帛龛梁。龛沿上部南北两侧画出六身活泼的飞天,一身接着一身向着中间供器相对飞行。飞天上身半裸,着长裙,手托莲花,飞行急速。其中还有两身比丘,身披袈裟,随着飞动的彩云也在飞天的行列中迅疾飞行,与顶部藻井边沿的飞天群遥相呼应。龛外南北两壁上部画佛传故事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北壁上部画乘象入胎,讲述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因梦见菩萨乘六牙白象而怀孕,生下了释迦。画面上菩萨乘象缓缓而行,前有飞天散花,后有月伎演奏音乐,在白象的两根长牙上还站着两个天人也在弹奏乐器。南壁上部画夜半逾城的场面,表现悉达多太子长大成人后见到了人间的生、老、病、死诸苦,一直在思索解脱之道,最后决定出家。画面上太子乘马急速奔驰,马足下四个天人各托一马足乘云升腾而上。龛外北壁下部画菩萨二身,身体修长,足踏莲台,面相丰满,头戴宝冠,并有华丽的头光,璎珞飘带垂于胸前,珠光宝气,富丽堂皇。龛外南壁下部的两身菩萨也站在莲台上,穿着华丽,形态雍容,如右侧这一身菩萨身体略向后倾,面相丰圆,神情庄严。 龛下画供器,两侧画供养菩萨各五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57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绘千佛,千佛中央绘有一幅弥勒说法图,佛着通肩袈裟,作善跏坐,两手作说法印。左右两侧各有三身菩萨。其中一身菩萨手托透明钵。下部绘有两身供养菩萨。华盖两侧共绘有飞天四身,上方两身飞天穿长裙,持花飞舞。下面的两身童子飞天穿鼻窦裤,四肢张开飞来。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2 › 资源库 - 壁画
前部人字披下阙形龛内塑交脚菩萨一身。上画天宫伎乐九身,脊坊、椽坊两端下均有木质斗拱。 龛外两侧画千佛,龛下画降魔变一铺。表现释迦即将成道前,天魔波旬率领三个女儿及魔军至佛所,诱以女色,又以武力进行威胁,企图破坏释迦成佛的决心,释迦以法力战胜魔王最终成佛的故事。此图是敦煌石窟中最早的一幅降魔变。画面中央,释迦结跏趺坐于菩提树下的宝座上,内着僧祗支,外着袒右肩红色袈裟,左手持袈裟一角抚于胸前,右手置右膝,作“触地印”。释迦两侧是魔王波旬的军队,魔怪们手持武器正在围攻释迦。右侧下部,表现魔王三个女儿诱惑释迦的情节。三个魔女着龟兹装,戴宝冠,披大巾,腰束长裙。释迦以神通力,顷刻间将她们变成丑陋的老妪,即左侧所绘。 紧邻降魔变的西侧,绘本生故事画萨埵舍身饲虎本生。故事讲:国王大车的三个儿子,一日入山狩猎,见一母虎领数幼虎,饥饿逼迫,将食其子。三太子摩柯萨埵愿舍身救济,以干竹刺颈出血,投身崖下,以身饲虎。二兄以萨埵饲虎事还告父母,国王及夫人赶至山谷,抱尸痛哭,收拾遗骸起塔供养。画面采用“异时同图”的布局形式,在一个画面内表现出多个故事情节,各情节间用山林图案作为分隔点。图中上段中部为三个太子遇见饿虎,上段西部画萨埵刺颈和投崖,下段西部为饲虎,下段东部画二兄见尸骸并还告父母,上段东部画父母抱尸痛苦和起塔供养。 后部上画天宫伎乐十七身,下方四个圆券形龛内东起分别塑说法佛、禅定佛、说法佛、禅定佛各一身,原塑胁侍菩萨各二身,现仅第二、三龛内各存一身。龛壁画莲花、化生童子依次分别为四身、六身、六身、八身。龛楣画忍冬。各龛之间以忍冬龛梁相联,龛壁画化生童子,西端龛外画一飞天、二供养菩萨。萨埵饲虎本生故事画西侧绘制千佛,千佛中央画说法图一铺。下画边饰一条,边饰下方画药叉二十五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54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上画伎乐飞天十身、天宫栏墙、坐佛十五铺;中画头戴化佛冠、手执杨柳枝的倚坐观音说法图一铺,两侧画趺坐佛十八铺(其一被穿洞所毁);下隋画穿高腰群衫的女供养人二十六身,侍从三十一身。南壁上层的伎乐飞天,有弹琵琶、击鼓、吹笛、持供品等形象。南壁下部女供养人身材欣长,穿窄袖小衫,系长裙,披帛很自如地从两肩或肘弯垂下,其手捧花枝,动作优雅,色调柔和,其身后有侍女提携。女供养人队尾画供养女乐一组,计八人,分别演奏着琵琶、箜篌、方响、横笛、排箫等诸般乐器,缓缓行进。其下五代画供养人九身,侍从八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90 › 资源库 - 壁画
飞天均抱乐器,专心致志地演奏,身体弯曲成U形,长裙和飘带随风飘动,加之流动的彩云和鲜花,形成热烈、奔放的气氛。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533 › 素材库 - 素材
顶部的飞天虽然已变得模糊,但仍能看出在彩云中一身接着一身快速飞翔,他们有的回身散花,有的散香、有的向前飞翔,长裙下露出赤脚,飘带和裙角迎风自然飘起,表现一种遨游太空的欢乐景象。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759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