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画千佛,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2.释迦浣衣池与晒衣石;3.佛图澄之神异事迹;4.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5.康僧会感应故事,下部画菩萨七身。 北壁西侧上部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共由4组画面组成,呈“凹”字型排列,每个画面旁均有清晰榜题,表现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1、在画面的右上角有一殿堂,内有两个站立的佛像,殿堂正面额匾上有“甘泉宫”三字,下方画帝王、臣属持香炉或笏拜谒。2、皇帝骑在马上,左右臣属八人,一人手持曲柄华盖。张骞持笏跪拜辞别,后有从者持节牵马。3、张骞行进在途中。4、远处有一城郭,二和尚立于门外,城内有佛塔。此幅出使图中,张骞一行乘骑半藏山后,表现了山重水复的效果,体现出张骞等人的艰辛,情节、环境相互映衬。 北壁中上部偏西侧画佛陀洗衣池和晒衣石圣迹故事。1、释迦摩尼右手提袈裟立于水边。2、有天女从天空飘飘而降,准备替佛陀清洗袈裟。3、方石旁有一个不信佛教的外道婆罗门,赤裸上身,光着脚,跳踩和弄污方石。4、石上有乌云,云中雷神正击鼓鸣雷。5、方石的右下角再画婆罗门被雷电击毙。6、方石的另一侧有两位天女正在洗石。 北壁中上部偏东侧画高僧佛图澄的故事,以上中下三组画面表现佛图澄的神异事迹,上画佛图澄立于七层塔前,合十向人们解说塔檐的风铃声音有异,指出这是不详之兆,预言石虎和石韬将要火并。中间画一帝王,上有华盖,坐在胡床上与臣属观看僧人施法,这个场面是佛图澄为石虎说法时,幽州四城门起火,佛图澄使神力用酒灭火的情景。左下画一僧人赤裸上身,坐在水池边,正在洗肠的情景,据《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记载,澄左乳旁有一孔,有时肠从中出,或以絮塞孔。夜欲读书,辄拔絮,则一室洞明,又斋日辄至水边,“引肠洗之,还复内中”。 北壁佛图澄故事右下角画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阿育王是公元三世纪中印度摩揭陀国国王,笃信佛教,大造佛塔。画面画一帝王率臣属礼拜六塔,下跪者是阿育王,由于该塔是外道之塔,受不起信佛教的阿育王一拜而倒塌。 北壁东侧上部画康僧会故事。康僧会是三国时代的高僧,主要在江南弘扬佛法,在佛教南传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故事由四组画面表现:1、画康僧会坐鼓帆小舟,顺风而行下江南来到东吴。2、最下面画一帝王向僧人跪拜合十,表示孙皓下跪迎接穿袈裟的康僧会。3、中间画一大帐,账内莲座上舍利放光芒,账外帝王与僧人作谈论状。表示吴人本不信佛教,吴王孙权召康僧会问佛有何灵验,康僧会遂以神力获舍利,光明四射,吴王乃信,立建初寺。4、画一寺院,院外僧人观看并有人运送木料,当为建初寺修造的情景。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3 › 资源库 - 壁画
这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成的西方极乐世界图,是莫高窟最早,场面最大的净土变。变相大结构分为三段:下段为地面,中段为水国,上段为天空。中段为七宝池平台楼阁为主题,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为中心,圣众围绕其周围。下段为地面,七宝栏楯,楼阁相对,金沙铺地,琉璃合成。中部为舞乐场面,乐工奏乐歌伎起舞,天人自三面围观,一派歌舞升平景象。上段为蓝天,云挚楼阁,幡蓋耸立,天乐不鼓自鸣,天女虚空散花,整个画面形成海阔天空、幽深高原的境界,这就是幻想中的神灵居住的极乐世界。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20 › 资源库 - 壁画
这是根据《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画的巨型壁画,主题为七身药师佛。他们的身边有日光、月光菩萨、还有十二员药叉神将,保护众生免于苦难。在药师佛的前面,中华登楼‘西域灯轮并出,灯火辉煌,展现出规模巨大的舞乐场面。 二十把八人组成的乐队,有不同肤色民族乐工,演奏着中原、西域的乐器。中间的灯楼座下,题有墨书发愿文“贞观十六年岁次壬寅奉为大云/寺律师道弘法师口奉口/……”。这是敦煌初唐壁画中最早的纪年。 画面下部中间,画著名的胡旋舞。北壁东方药师变下部的乐舞场面,用中间的灯楼为界, 分为左右两组,各有一对舞者,东侧素裹白裙,西侧穿锦 衣石榴裙,均在小圆毯上急速旋舞,应该是典型的胡旋舞。两边除乐队外,还画有二菩萨正在燃点树形七层药师灯轮。 灯火辉煌,更增添了歌舞欢乐的气氛,烘托了东方药师净土。这是敦煌壁画中最美妙的乐舞图之一。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20 › 资源库 - 壁画
经变的主要部分受到华尔纳盗劫行径的严重破坏。但画面上部,四身散花供养的飞天保存完好。飞天两两相对称,在对称中又富于生动的变化。前面的一身回头,与后面的一身密切呼应。构图上,巧妙地利用了画面上沿狭窄的空白。这是莫高窟唐代飞天的代表作之一。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0 › 资源库 - 壁画
二舞伎作“吸腿”姿立于小圆毯上,双手一上一下对称挥巾作舞。二舞伎舞姿完全相同,只是左右各异,这是双人舞常用的编排手法。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552 › 素材库 - 素材
这是目前所见敦煌经变画中舞伎人数最多的一幅,他们在璀璨的灯轮灯树下,站在小圆毯--舞筵上,肩披绕臂长巾翩然起舞,舞姿矫健奔放。左面一对身着类似武装美服的舞伎,背向而立,一腿后勾,一手用力向上托伸,一手侧垂作”提襟“图。舞姿刚劲矫健,分明是一幅”健舞“图。”提襟“至今仍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武将,武旦等角色常用的舞蹈动作。”提襟’亮相给人英武豪雄之感。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555 › 素材库 - 素材
菩萨禅僧及婆罗门:在几身菩萨及禅僧的最左面,有一婆罗门,此人物可能是画家增添的;他可能是已皈依的婆罗门在随僧修行或聆听佛说法。婆罗门都已皈依,说明难陀出家是理所当然的了。或许,这是一种籍以说明佛法威力之大的手法。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602 › 素材库 - 素材
豪华通辀牛车:第61窟的这乘通辀牛车,是这类车中的代表作品。这是一辆安车型通辀车,车舆结构造型的准确、合理和装饰的富丽堂皇,更表明画师对此车是如此熟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49 › 素材库 - 素材
这是楞伽经变中的杂技。低矮的幃帐内伸出一竿,竿头置一圆轮,两个身穿圆领短衫、短裤的童子叠立在圆轮上表演。幃帐前铺地毯,六人组成的乐队,演奏着横笛、拍板、曲项琵琶、苼、排箫、竖笛,他们头戴展脚幞头,身穿各色圆领长袍,腰间系带,有坐、有站、有正面、有侧面、有背面。琵琶、苼和排箫仅露出很少一部分。构图上采用有露有藏的手法,线描利落。我国小儿竿技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张祜《大酺乐二首》中就有“小儿一伎头绝”之句,五代壁画再现了儿童杂技。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80 › 素材库 - 素材
挽车的牛、鹿和羊:这是法华经变的局部,表现“火宅喻”中长者以装饰华丽的用牛、鹿、羊挽拉的三种车,诱引处于火宅而仍贪玩不出的儿童逃出危境这里以牛车比喻大乘,鹿车喻中乘,羊车喻小乘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70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