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窟始建于西魏,后经北周、隋、初唐、回鹘、清代时期重修。洞窟的平面呈方形,有中心塔柱,前部为人字坡顶(已塌毁),后部为平棋顶。窟室中央为方形中心柱,龛内外的塑像多为清代重修,龛内北壁残存化佛菩萨火焰纹背光,两侧各画弟子一身。龛外两侧分别为唐代画的日月及云中坐佛,下底层存西魏残画。龛楣图案尤其有特色,它不同于北魏常见的火焰纹图案,而是保存完整的弥勒上生经变,是西魏时期的原作,与莫高窟西魏时期的第288窟龛楣莲花供养化生图案风格相近。弥勒上生经变这一题材在敦煌石窟龛楣画中并不多见。画面中,弥勒着菩萨装,交脚而坐,身旁站立二听法菩萨,周围还有十身飞天环绕飞舞,散花奏乐,一派恬静的佛国仙境。在画面左侧,还有一身人物做手足倒立的动作,画工大胆用色,把人物形体涂染出来,整个画面看上去十分夸张诙谐。敦煌石窟中同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以土红色为底色,而这一幅则是在大面积深绿色的底子上作画,亦为少见。在西侧墙壁留下来的一组朱墨白描伎乐飞天线描图最为传神。飞天手持琵琶、箜篌等乐器,身形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把飞天的轻盈、飘逸完全体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出画师绘画技艺的高超,这幅作品也是西千佛洞的代表作。北壁为鹘画涅槃图,画面中佛的形体较大,右胁而卧,着田相袈裟,周围有众多举哀弟子,脚部周围有几身世俗人的形象。画面以土红色为主色调,佛的面部五官间用石绿勾勒。此窟南壁东侧绘有初唐说法图,这幅画面内容简洁,但无论构图、设色、人物造型堪称佳作。神态端庄、目光慈祥的佛陀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身边二胁侍菩萨婀娜窈窕,着装华贵艳丽,从画工着色晕染手法,我们似可以看到菩萨着装的质感。说法图下方绘供养人像。在这幅作品右上角留有“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朱墨题记,也为断代提供了参考。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3.0009 › 资源库 - 洞窟
高山大河2:在悬崖的远方是崇山峻岭,悬崖下是滔滔水流。山崖多用赭色晕染,水波以白描绘出,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233 › 素材库 - 素材
普贤坐象特写:佛经说,普贤菩萨主诸佛理德、定德与行德,乘六牙大白象王。图中大白象双目微闭,含着慈善笑意,头顶饰宝珠,显得华丽高贵,技法上完全以墨线白描造型。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719 › 素材库 - 素材
在悬崖深壑之前,呈现山穷水尽已无路的困境.玄奘诚心祈求菩萨 渡其危难,悟空显得苦恼急躁,师徒二人对比强烈,而白马则静立以待.画面近乎白描,线条优美,乃上品之作.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724 › 素材库 - 素材
休憩中的马:在“萨睡太子本生”故事画的长卷式连环故事图中.绘有三位王子于山中林间休憩的情节,他们的三匹坐骑也在抓紧时间饮水、吃草。马的造型略带写实风格,马背上画有鞍具﹣除鞍具稍涂浅色外,基本是赭红线白描用线法与北朝相近。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531 › 素材库 - 素材
高山大河1:画在普贤变背景的山水,象征普贤道场。俊俏的悬崖下,是滚滚东流的大江。山崖以青绿及赭色晕染,水波以白描绘出,具有华丽而典雅的风格。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232 › 素材库 - 素材
飞鹤:这两只比翼齐飞的白鹤,绘于窟顶。是一幅用赭色线起稿而未施丹青的白描、天空中莲花、忍冬、流云、流星等或流动,或旋转,增添了画面的动感、整个窟顶除了飞鹤之外,无不敷彩,可能画家有意利用白色的底子来表现白鹤所致。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308 › 素材库 - 素材
巨龟:此为《华严经疏》讲到的大海十相中的无量珍宝之相,巨龟分开大海的波涛,背驮珍宝,昂首献于菩萨。此图用墨线白描,刻画入微,为敦煌壁画中形体最大的龟。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720 › 素材库 - 素材
全部数据已加载完成,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