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目前所见敦煌经变画中舞伎人数最多的一幅,他们在璀璨的灯轮灯树下,站在小圆毯--舞筵上,肩披绕臂长巾翩然起舞,舞姿矫健奔放。左面一对身着类似武装美服的舞伎,背向而立,一腿后勾,一手用力向上托伸,一手侧垂作”提襟“图。舞姿刚劲矫健,分明是一幅”健舞“图。”提襟“至今仍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武将,武旦等角色常用的舞蹈动作。”提襟’亮相给人英武豪雄之感。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555 › 素材库 - 素材
三身西魏天宫伎乐,姿态各异,或低眉抚头,或伸臂扬掌,或双手用力下按,侧头远见,比较特殊的是中,右两身头戴方形翘角头饰,颇俊俏美观。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182 › 素材库 - 素材
正在用力拉纤的纤夫头戴斗笠,内著小袖衫,外罩半臂短衣,系围裙,下穿长裤。这是苦力劳动沿袭千年的装束,直至明清。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751 › 素材库 - 素材
在净土世界中,舞伎在莲花上起舞。右腿曲立,左腿曲膝侧提,左臂曲肘上提,右臂向下斜展,给人以向下用力之感,很像在舞巾过程中一个很有张力的“亮相”。唐代本有先藏于莲花中,然后起舞的《屈柘枝》,属软舞类。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于二莲花中藏,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宝舞中雅妙者也。此舞的处理,也许于此有关。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094 › 素材库 - 素材
拽赶卧驴:一头不堪重负的毛驴因困乏而卧倒在途中,前面一人在用力拉,后面一人执鞭猛抽驴之臀部。这幅画生动的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登五台山“圣城”的艰辛。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49 › 素材库 - 素材
赶驴上山:前面一人已经登山,正在俯身拉驴,后面一人则一面挥鞭,一面用力在推。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51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