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窟始建于西魏,后经北周、隋、初唐、回鹘、清代时期重修。洞窟的平面呈方形,有中心塔柱,前部为人字坡顶(已塌毁),后部为平棋顶。窟室中央为方形中心柱,龛内外的塑像多为清代重修,龛内北壁残存化佛菩萨火焰纹背光,两侧各画弟子一身。龛外两侧分别为唐代画的日月及云中坐佛,下底层存西魏残画。龛楣图案尤其有特色,它不同于北魏常见的火焰纹图案,而是保存完整的弥勒上生经变,是西魏时期的原作,与莫高窟西魏时期的第288窟龛楣莲花供养化生图案风格相近。弥勒上生经变这一题材在敦煌石窟龛楣画中并不多见。画面中,弥勒着菩萨装,交脚而坐,身旁站立二听法菩萨,周围还有十身飞天环绕飞舞,散花奏乐,一派恬静的佛国仙境。在画面左侧,还有一身人物做手足倒立的动作,画工大胆用色,把人物形体涂染出来,整个画面看上去十分夸张诙谐。敦煌石窟中同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以土红色为底色,而这一幅则是在大面积深绿色的底子上作画,亦为少见。在西侧墙壁留下来的一组朱墨白描伎乐飞天线描图最为传神。飞天手持琵琶、箜篌等乐器,身形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把飞天的轻盈、飘逸完全体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出画师绘画技艺的高超,这幅作品也是西千佛洞的代表作。北壁为鹘画涅槃图,画面中佛的形体较大,右胁而卧,着田相袈裟,周围有众多举哀弟子,脚部周围有几身世俗人的形象。画面以土红色为主色调,佛的面部五官间用石绿勾勒。此窟南壁东侧绘有初唐说法图,这幅画面内容简洁,但无论构图、设色、人物造型堪称佳作。神态端庄、目光慈祥的佛陀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身边二胁侍菩萨婀娜窈窕,着装华贵艳丽,从画工着色晕染手法,我们似可以看到菩萨着装的质感。说法图下方绘供养人像。在这幅作品右上角留有“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朱墨题记,也为断代提供了参考。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3.0009 › 资源库 - 洞窟
建于西夏统治瓜州晚期。窟内纷呈汉、藏民族及显宗、密宗的内容和艺术,是这一时期艺术最成熟、最典型的洞窟,独具特色。窟呈长方形,穹窿顶。窟中央偏后设八角形三级曼荼罗(坛城),上存清塑数身。窟四壁下部清代环砌双层台基,上存清塑十八罗汉像。顶绘曼荼罗,中画五方佛,东壁中央绘佛传,南北侧分绘汉密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曼荼罗、胎藏界曼荼罗及显宗天请问经变。南壁东起画曼荼罗、观无量寿经变、曼荼罗各一铺。北壁东起画曼荼罗、净土变、曼荼罗各一铺。西壁门上方绘维摩变,门南北侧绘普贤变、文殊变。甬道南北壁绘供养人。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2.0003 › 资源库 - 洞窟
窟顶藻井主要由花草、垂幔纹构成。方井中,展瓣莲花周围是穿插分布的小莲花,外围纹饰细密繁复,色彩冷艳,别具特色。藻井下为千佛,千佛下为飘舞的飞天。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90 › 资源库 - 壁画
东壁北段画清净法身卢舍那佛及四大菩萨(南部残),为三身佛中之报身。密教作菩萨形,双手重叠置于脐下,结跏趺坐,光环重叠,作修持状。人体比例匀称,肌肉丰满,展示出密教佛像的特色。四大菩萨为“地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均座于缠枝莲花上。东侧画药师佛立像一身,着田相袈裟,右手执锡杖,左手持药钵,赤足立莲花上。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2.0025 › 资源库 - 壁画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佛陀应文殊师利菩萨要求而开示的净土法门,为佛教中的净土经典之一。它的主要宗教价值在于描绘了东方琉璃净土,宣说了药师如来的本愿功德,是药师佛信仰主要依据的经典。经典中叙说东方琉璃世界是药师佛因地所发十二大愿而证成的,就其主旨来说,是使众生早证菩提;但另一方面,药师佛也注重为众生求得现世的安乐,这与阿弥陀佛的偏向来生安乐不同,故为佛教界将药师法门视为现世众生消灾延寿法门的缘由。又,本经除了表述药师佛的信仰,还对药师佛信仰和阿弥陀佛信仰作了沟通,此为本经另一特色所在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588 › 素材库 - 素材
欢乐嬉戏中的三童子,两人著红色交领半臂,绿色短裤,是汉族传统服装;一人著背带条纹波斯小口裤,融汇了中外服饰特色。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628 › 素材库 - 素材
坠崖:在山顶上,有一人被恶徒推下悬崖,这是他口念“观音”,即得消灾免难。山腰处云层中一人双手合十,盘腿而坐,表现脱险后安然无恙的情景。山峰及云的画法均很有特色。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886 › 素材库 - 素材
初唐飞天,继承了隋代飞天千姿百态的律动美,又加进了唐代巾舞和百戏的高难动态,形成了唐代特色。这两身飞天回旋于佛陀宝盖的四周,从天空急速下降,散花供养于佛。飞天肢体柔软,动态灵敏,手持鲜花,翩翩起舞。伴随着回旋的云彩,如大海中的浪潮,平添了动的意趣。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780 › 素材库 - 素材
于阗公主是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之妻,身著高贵的唐制礼服,头戴高耸的大型莲花凤冠,上有花钗步摇,身穿翟衣和帔巾。凤冠和项饰上镶满翠玉宝石,显示出于阗国盛产宝玉的地方特色。脸部也仿效汉装,精心化妆和贴花钿,既大且密。其装束高贵而艳丽,表现出显赫的身份和地位。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991 › 素材库 - 素材
射猎图:在啖子本生故事画的国王游猎的画面里,人物、景物均着色,唯动物为赭线素描,别具特色。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511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