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窟建于唐前期的景龙年间(707-710),也即敦煌历史上的初、盛唐之交。此窟为唐代敦煌望族阴氏家族所建的功德窟。晚唐、五代重修部分壁画,清重修塑像。主室为覆斗型顶,窟顶藻井绘团花井心,卷草、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绘千佛(部分被毁);西壁开一平顶敞口龛,龛内现存唐塑清修趺坐佛一身、菩萨画像四身,弟子画像八身,龛外南侧北侧各绘菩萨一身。龛北土台南向面存唐代敦煌望族瓜州刺史阴嗣璋家族的嗣琼、嗣王供养画像及题名。南壁画面中央方框内绘佛说法图。说法图上部绘须弥山,山上有八座殿堂建筑,说法图的东西两侧及下方绘有30多幅以绿色山野为背景,含有人物和建筑的小画面。各画面都有一条或数条长条形榜题,文字不识。说法图下方中央有一方榜题,部分文字可判读。壁面下部剥落严重,壁面右下方绘胡貌形象人物一身。学术界对该壁画面内容的认识也存在争论,有“法华经变说”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本解说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为准。北壁通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画面大体分为三部分,中部的阿弥陀净土、西侧和下部的未生怨、东侧的十六观。东壁通壁绘法华经变观音普门品。东壁门上正中绘释迦在灵鹫山说法场面。南北两侧上部主要绘观音救诸难,下部绘观音三十三现身。门北沿有五代时期抹壁改绘一身比丘洪认供养像。甬道为盝形顶,南北披晚唐绘地藏与十王各五身。南北壁画供养人各二身。前室残,后代重绘。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17 › 资源库 - 洞窟
北壁通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画面大体分为三部分,中部的阿弥陀净土、西侧和下部的未生怨、东侧十六观。壁面中部为阿弥陀佛净土,居中绘主尊阿弥陀佛,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左右各有胁侍菩萨两身。两侧平台上绘以观音或大势至为首的菩萨群像。阿弥陀佛的上部绘宏伟的大型建筑群,中间是前、后佛殿。后佛殿两侧有回廊环绕,并自成一小院,前佛殿院中两边各有四座建筑,其中西侧的一座为钟台,东侧的一座为经台。壁面的西侧上部绘佛在灵鹫山说法,并放眉间相光现十方诸佛的场面,这一场面占去了西侧未生怨的一些壁面,未生怨因而向阿弥陀净土下方延伸,并与东侧十六观画面相联接。西侧未生怨自上而下,从东到西,描绘阿阇世王子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国王、韦提希夫人璎珞盛果浆身藏米面探望国王、佛陀从入宫说法等场景。东侧十六观自上而下描绘韦提希夫人观日、观楼台、观水等场景。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17 › 资源库 - 壁画
北披画面,大体分为三部分。居于画面中心的,是大幅的表现佛涅槃的场景,以此为中心,左侧画面分上中下三层,绘有共8幅佛说法图和其它一些场景;右侧画面相对小一些,绘有“二佛并坐” 、“灵鹫山”和其它一些场景。北披画面表现了《序品》、《方便品》、《见宝塔品》和《观音菩萨普门品》的部分内容。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420 › 资源库 - 壁画
东壁通壁绘法华经变观音普门品。东壁门上绘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说法场面,佛两侧绘菩萨数身。说法图南侧绘一塔,塔内二佛并坐说法,塔南北两侧各绘菩萨一身。门南北两侧自上而下绘观音救诸难和三十三现身的画面。观音救诸难的画面描绘了人们遇到水难、火难、雷暴难、兽难、刑戮难、贼难等灾难时,只要称念观音名号,就可得到解脱的场景。观音三十三现身的画面描绘了观音大慈大悲,满足众生一切愿望,解脱众生苦难,并能根据众生的要求,现佛身、宰官身、比丘身、毗沙门身、优婆夷身、妇女身等各种形象为众生说法的场景。门北沿有五代时期抹壁改绘一身比丘洪认供养像,画像身量高大如同真人,批田相纹袈裟,手持香炉,立方毯上,左肩上方有红地墨书题榜。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17 › 资源库 - 壁画
东晋海中浮一金铜佛跌,有光,舟人接得还至杨都,乃是育王像跌,勘之,宛然符合,其像见在杨都西灵寺供养。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733 › 素材库 - 素材
灵鹫山:灵鹫山的山峦仍然保留着早期壁画中的质朴而充满趣味的特征,山中的树木丰富而色彩华丽,呈现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973 › 素材库 - 素材
灵鹫山:灵鹫山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地方,据佛经记载,灵鹫山因其形似鹫鹰而得名。图中这样高耸的山峰,在隋代以前的壁画中尚未见到。山峦的轮廓染出绿色,并在其上绘密集的线条以表现植物,这是隋代的新画法。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080 › 素材库 - 素材
《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有一菩萨名智积,向多宝佛说他想回本土,释迦告诉他稍等片刻,与文殊师相见论说妙法后再回去。文殊师利与众菩萨即从大海婆竭罗龙宫涌出,于虚空诣灵鹫山。图中文殊师利在狮子背上双手合十呈遊戏坐,昆仑奴双手奋力牵住疾行的猛狮,两旁众菩萨持幢幡,天王护卫。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78 › 素材库 - 素材
画面中央绘有七宝塔,塔身是三开间,中间敞开,可见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在内。这幅画面表现的是《法华经.见宝塔品》。七宝塔周围,诸大菩萨、天龙八部以及比丘等形成一个椭圆形,有如众星捧月。七会众下面画船形祥云,诸多会众像乘着大船,云游太空,既优美又切合“释迦牟尼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的经旨。会众上面的空间,画了八组小山,使人感觉这些小山好像很远很远,真是咫尺之壁,写千里之景。七宝塔上方,绘有释迦分身十方诸佛及其胁侍菩萨,各乘祥云,从遥远的他方佛国,云集灵鹫山上空,给人满壁风动之感。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887 › 素材库 - 素材
灵鹫山2:佛说法的灵鹫山,山峰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树木也像图案一样分布在山上,色彩绚丽,明亮。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975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