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画千佛,中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2.东晋扬都出金像(大部被美国人华尔纳盗劫破环);3.隋文帝迎昙延法师入朝,下画菩萨七身。 南壁西侧上部画西晋石佛浮江故事。由西端开始:1、画二佛立于水面上,僧俗数人在岸上作礼拜状。2、下面画道士扬幡设醮迎接。3.以东画吴县人朱膺和东林寺僧人雇船载石佛去通玄寺,江岸僧俗妇孺纷纷往迎、跪拜。 南壁中上部画东晋扬都金像出渚故事。图中左、中、右分别画光芒四射的佛像、莲座、佛光,画面与故事中得金像、得趺座、得佛光的描述相吻合。位于得趺座的场面之下,莲座下方一叶小舟,扬帆海上,舟中有比丘和船工数人,就近迎接佛像。画面中迎佛的大船画面已被华尔纳劫走,现仅存两名纤夫和迎佛的僧俗人众。 南壁东侧上部画昙延法师祈雨的故事。由4个画面组成,呈“凹”字型排列:1、画肩舆中坐一僧人,六名轿夫弓身抬行,榜题为“帝迎法师入朝时”。2、画一帝王向一僧人行礼,帝王后侍臣四人,其中一人持曲柄华盖。3、上画宫殿内一僧人坐高座上,殿前阶下一帝王率领臣属五人跪拜施礼,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将至。4、上画城内大帐中,一僧人坐高座上讲说,前有一帝王坐胡床上恭敬聆听,五人侍立左右。又画一舍利塔大放光芒,榜题为:“延法师于塔前与文帝说涅槃经并造疏论讫感舍利塔三日放光”。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3 › 资源库 - 壁画
远景山水:在故事画中,表现三国时期的高僧康僧会从海上称舟而来的情景,一叶小舟云帆高挂,漂流在明净的水中,驶向港湾,后面的远景有群山映衬。富有抒情格调的画面,体现了唐代山水画的成熟。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786 › 素材库 - 素材
海怪垂涎的小舟:约公元600年前后建成的第420 窟中,绘制的五只小舟,比第303窟小船略有改进,长方形、平底,行驶于河中,规模较小,只乘坐七人,其造型在总体上仍未脱离“浮囊”的构架。其中有四只绘于同一画面,左右两边各两只,以连环画形式表现观音救海难的故事。图中所见的其中二只小舟均无桨、橹、桅、帆等驱动工具或设施,在分别遭遇鬼魅、狂涛、礁石和张着血盆大口的海怪时,依然平稳行驶。左上角以卷草图案表现海上浪涛,为本画之特色。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8983 › 素材库 - 素材
海上风浪:在表现观音菩萨救海难的情节中,描绘人们乘船在海上航行,遭遇到风浪的场面。海浪层层旋转,像是缠枝忍冬纹,具有图案的特征。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8986 › 素材库 - 素材
文殊变:图中文殊安坐于狮子莲座之上,与扈从诸天菩萨乘云巡行于大海上。天际峰峦环抱,楼阁参差,寒汀远水,意趣深幽,是一幅十分成熟的以线描笔墨造型为主的宋式佛教画。宽松的袍袖,折角方直的衣纹,纯熟的线描与浅淡的着色,无处不标志着中国佛画的民族化已经进入一个更深刻的时期,大部分人物造型与当时道教壁画几乎相同。例如扈从诸天中掌管财富的“毗那夜迦”,在这幅壁画里是高冠峨峨捧持财宝的道教星官,“婆薮仙”酷似道教八仙中的“铁拐李”,这些佛道互通的形象,证实了内地佛道合流也引起边陲地区宗教画的融和与变化。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725 › 素材库 - 素材
全部数据已加载完成,已经到底了
海上风浪
海上风浪:在表现观音菩萨救海难的情节中,描绘人们乘船在海上航行,遭遇到风浪的场面。海浪层层旋转,像是缠枝忍冬纹,具有图案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