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变:经变亦称西方净土变,敦煌佛教经变画之一,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据《阿弥陀经》绘制而成,阿弥陀经变没有任何小故事,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如何“极乐”,因而在壁画中艺术家之想像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43 › 素材库 - 素材
群山壁立:由并立的山峰造成一种雄浑的气势,是唐代山水画的特点之一。山峰的表现已经使用了皴法,山头上画出了附着的鱼鳞状绿线表示树木,这是唐前期山水画中流行的画法。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920 › 素材库 - 素材
乘象入胎、夜半瑜城:佛传故事画之一,现存有北朝431、290窟,隋代第278、280、383、397窟,唐代第57、209、283、322、329、375、386窟和五代第61窟诸列。是佛传故事画中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内容据《修行本起经》、《太子瑞应本起经》、《普曜经》、《过去现在因果经》、《佛所行赞》、《佛本行经》、《释迦谱》等佛经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786 › 素材库 - 素材
两菩萨的衣著都是流行图案,均著袒胸小衣。左侧菩萨的小衣在几何纹中填孔雀眼花纹,形成连续图案。右侧菩萨的小衣也是孔雀眼花纹,则是以直线排列。图案用红、白、绿三色组合搭配,强调了鲜艳明亮的色彩。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789 › 素材库 - 素材
信仰佛教的王后韦提希夫人正在修持,她著宽袍大袖襦裙,梳惊鹄髻,是王宫贵族妇女流行的服饰和发式。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608 › 素材库 - 素材
台基与欄杆:台基用方形隔身板装饰,板上绘宝相花,方块之间有隔身板柱。台基上有华板欄杆,也绘有宝相花。宝相花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图案之一。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870 › 素材库 - 素材
荜篥是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乐器,在敦煌壁画书中始见于北魏,中期以后经常出现,在乐队中局前沿领奏地位。图中乐伎双手握荜篥吹奏,手指似在按音,高高低低,十分形象。荜篥哨嘴清晰可见。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885 › 素材库 - 素材
文殊真身殿:文殊真身殿又称真容院,是五台山化现图的核心。真身殿画成一座有围墙的佛寺,白璧红柱,是当时建筑流行的颜色。佛寺大殿并列“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右为文殊和普贤,寺中的文殊像是处土安生根据文殊七十二现而塑成功的。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84 › 素材库 - 素材
文殊变:此窟建于唐大历末至建中年间,时跨盛唐与吐蕃管辖(中唐)两个时期。文殊菩萨结珈坐于青狮莲花座上,意态安详庄重,环绕侍从菩萨三身,黑肤牵狮人一身,一人捧花跪迎,构图简明,造型端丽,笔墨晕染,纯熟精湛,承袭了盛唐画风,是唐蕃时代佛教壁画中的上乘作品。此画色线并重,正是当时画坛上流行的“吴装”一派的时代风韵。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758 › 素材库 - 素材
楞伽经变:《楞伽经》全名《楞伽阿跋多耀宝经》或(入楞伽经》,梵文原本形成于古印度笈多王朝時期(公元4~6世纪)·属于中期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于公元5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先后共有四种译本流行1北凉昙无乘译《楞伽经》四卷已佚2南朝刘宋元嘉二年(公元443年)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今存3北魏延昌二年(公元513年)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經》十卷今存4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宝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七卷今存“楞伽”,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46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