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武周时期。覆斗形殿堂式洞窟。主室窟顶藻井画团花井心,卷草与半团花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画千佛(南披毁一部分)。西壁佛龛除佛像为初唐原作外,弟子、菩萨、力士均为清重修或重塑,龛穹窿顶画重层雕栏,一排菩萨,凭栏俯视人间,其后宇空广阔,有飞天、祥云、天花、梵宫、仙女。南壁为最初学者定为法华经,后来定为《十轮经变》,本叙述以十轮经为准,该经详细宣传了地藏菩萨信仰,可分为四部分:论述地藏、论述十轮、论述末法、论述六度。在布局上,十轮经变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1、画面正中为主体说法会及其周围画面;2、西侧中部,地藏救苦救难;3、西侧上方,地藏变化身(部分内容在东侧上部),地藏有四十四现身;4、东侧,刹利旃陀罗现智相品(其中象王本生在西侧)。北壁阿弥陀经变占了整面墙壁,中央主体部分佛陀说法,两旁众菩萨听法,经变中的建筑形象很特别,水池中建有平台和两侧楼阁,歇山顶的楼阁高二层,深阔都是三间,上下层之间不设腰檐,这种画法只在初唐壁画中才能见到,下层斗拱上挑出朱栏一周,上下层各柱子之间不设门窗墙壁,只在由额上悬挂帘幕,平台地面以花砖铺地,与唐代习俗相同。东壁门上画说法图一铺,两侧趺坐佛说法图各一铺;门南中画立佛一铺、菩萨二身,下五代画男供养人一排(模糊);门北中画十一面观音变一铺,下五代画男供养人一排(模糊)。主室北壁下部和东壁下部绘供养人像,大多漫漶模糊,可辨识着是男供养人像,从残存题记的数字看,五代时重修此窟的功德主要有阴氏,还有张氏、令狐氏、曹氏。甬道盝形顶中央存五代残画宝盖与供桌一部,南、北披五代画垂幔。前室西壁门南画地狱变(一九六五年剥出),门北五代残画下有初唐画;南壁五代画普贤变(残);北壁五代画文殊变(残)。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1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建于北魏统一河西后。原为人字披中心塔柱窟,因东壁塌毁,仅存人字披少部及塔柱。整窟平面呈方形,窟顶前部为汉式人字披顶,西披画供养天人持莲花,脊枋存部分平棋图案;后部为平棋顶,仅东南角存斗四平棋图案两方,其中一方中央表现莲池中裸体童子游泳,外侧四角表现四身飞天,边沿以忍冬装饰。后部中央有中心塔柱连接窟顶与地面,塔柱四面开龛,东向面开圆券形主龛,龛内塑倚坐弥勒说法像(眼、鼻、手已损毁),着右袒式袈裟,衣褶采用贴泥条和刻阴刻线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自然流畅。龛内两侧分上下层各绘十身供养菩萨,龛顶画四身飞天及佛背光图案,龛楣装饰莲花化生图案,两端为双龙装饰。主龛外原塑天王二身,现北侧存一身天王像,是莫高窟现存北朝唯一的彩塑天王像。龛上部存浮塑供养菩萨,龛下部塔座座沿北魏画供养人(模糊),塔座最下部有宋朝绘供养人像(模糊)。塔柱其余三面均上下开龛,南北面上层均作阙形龛,内塑菩萨像,西壁与其他各龛均塑禅定像,各龛外两侧均塑菩萨像。此窟前半部南北壁东侧(人字披下)画大型说法图,现大部已毁;靠后各部中央画小型说法图一铺。后半部现存西、南、北三壁壁画,作三段式布局,上段画天宫伎乐通绕全窟,中段画千佛,最下层为药叉(金刚力士)。在千佛、力士之间,有一横长的故事画带通联三壁,南壁画沙弥守戒自杀因缘故事及弊狗因缘故事,西壁绘九色鹿王本生故事,西壁北段与北壁画须摩提女因缘故事。这些在赭红底壁上绘成的故事画,都以人物、动物为主,山水、房宇、车马、器物仅为衬景,这正是汉晋传统画风在佛教壁画上的延续。此窟的连环故事画,是莫高窟开窟以来的全新构图形式,是敦煌壁画故事中的经典之作,对此后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57 › 资源库 - 洞窟
此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创建于盛唐(中唐、宋、元重修),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主室为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主室近方形,窟顶藻井画云头牡丹井心,周围方胜纹、半团花、菱形纹、团花、鳞纹、垂角铃幔帷边饰以朱、青、绿敷色叠韵,色彩浓艳厚重,保存犹新,四披千佛。南壁画千佛中央释迦说法图一铺(1924年被美国人华尔纳盗劫两方)。西壁龛内塑像仅存浮塑背光、一弟子、二菩萨。龛顶弥勒说法中二弟子、四菩萨、二天王依次而立,天王身着锁子甲、髀裈,为说法图中仅见。龛壁化八弟子、二菩萨,菩萨服饰华丽;龛外两侧绘观音。北壁画三联式布局之观无量寿经变,中间是“极乐净土”内容,两侧为“未生怨”、“十六观”,形式与阿弥陀经变相类似,此画着力于突出宝池中莲花花生、祥禽瑞鸟与伎乐之描绘,境界优雅,色彩以青、绿、黑为主,色调清淡,为盛唐同类经变题材之一风格。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0 › 资源库 - 洞窟
北壁西起画报恩经变、药师经变各一铺,下屏风画模糊。报恩经变依据《大方便佛报恩经》绘制而成,中部为序品佛说法场面,释迦摩尼佛结跏趺坐在莲花宝座上,众菩萨、弟子及诸天圣众等围绕供养,静听佛法。佛案前为舞乐菩萨。舞乐场面以下画序品中阿南乞食路遇婆罗门子孝养父母故事。其东侧为孝养品须阇提太子本生,西侧是亲近品中的坚誓狮子本生和小比丘为护持正法,独自感化群贼的故事,经变上部宝盖后画山水,以示耆阇崛山,围绕着山水,画论议品中的鹿母夫人故事。画面两上角为论议品,西下角为亲近品,东下角为序品。 药师经变构图与阿弥陀经变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药师经变中绘有十二药叉大将。图中药师琉璃光佛居中,左右协侍为日光、月光二菩萨,其余的听法会众列置两旁,俱在中央平台上。前台设乐舞。平台均坐落在水池中,水池周围起殿堂楼阁。建筑宏伟,界画线描完整清晰。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12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绘千佛,千佛中央绘阿弥陀经变一铺,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两侧分别绘有头戴化佛冠的观音菩萨和头戴宝瓶冠的大势至菩萨。图中上部两侧各绘有三身持节飞天乘云而下,空中天乐不鼓自鸣。下部绘有七宝水池,在七宝池中有六身供养菩萨,或跪或坐于莲花上。莲池中有化生童子形象。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2 › 资源库 - 壁画
第五七窟北壁的布局与南壁一致,也是中央画说法图一铺,周围画千佛,下部画供养人。上部的千佛烟熏变黑,下部供养人也已模糊。中央的说法图保存较好,阿弥陀佛结跏趺坐,扬掌说法。佛像右侧的弟子迦叶身着袈裟,不经意地手托鲜花,正虔诚地听佛说法;佛左侧弟子阿难面朝佛像,双手捧着长茎莲花,神态恭谨。迦叶旁边提净瓶的观音菩萨,侧身向佛,头微微低下,轻抚衣带,神态安详;大势至菩萨则是面向观众,一手上举,一手持花自然垂下,双目下视,神态温婉。下面七宝水池中碧波荡漾,莲花盛开。说法图中的飞天张开双臂,身体呈弧形飞下。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57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画观无量寿经变一铺,壁面上层绘有十方佛赴会,一佛二菩萨,头顶华盖,坐于祥云之中,与南壁一样,琵琶、箜篌、排箫、古琴腰鼓、阮咸等各种乐器乘着飘带飞行。
经变正中上方有三座大殿,大殿殿顶两侧是两身飞天,动势都朝着大殿。
三殿前后排列,均为单层,单檐庑殿顶,两侧各置单层配殿,配殿左右又各置二层楼阁,单檐歇山式顶,以廊庑与中部后殿相接,廊庑转角处,于庑顶置角楼,两角楼外侧绘出缭绕的蓝绿色云海,苍茫延伸至地平线,两身小飞天从廊殿顶处升起,恰巧与后面的云海相映成趣。
画面殿堂与角楼的檐下椽飞斗栱用仰视角度现出斗拱,结构严密,两侧的配殿用俯视角度,显示出层次、结构上的井然有序,人物用正投影。
无量寿佛座前有胡跪供养菩萨,以花朵、香炉虔诚供养,飘带环绕,描绘流畅生动。
三殿前有大平台,画无量佛、二胁侍及诸菩萨;中间有三座小平台,左右平台为由十六身乐伎组成两组乐队,中间平台二乐伎对舞;
三平台前面另有三座小平台,中间平台画白鶴、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共命鸟,左右平台置化佛与诸菩萨。
全部建筑架在宝池中,池中有莲花、化生、鸳鸯,平台之间及平台与殿堂之间均以斜道与小桥相连,宝池的水纹、漩涡用线粗细有变化,颇有碧波荡漾的质感,是最宝贵的唐代建筑资料。
西侧未生怨、东侧十六观。
北壁西起画观世音菩萨三身;下宋画女供养人一排,底层盛唐画供养人(模糊)。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72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阿弥陀经变占了整面墙壁,阿弥陀经又名小无量寿经,主要描述了西方净土无比庄严、清静、美妙和安乐、祥和的景象。
上部碧波蓝空,天水相接,十身飞天千姿百态;乘云驾雾的赴会佛和菩萨表示的是十方诸佛和菩萨赴无量寿佛说法会场面,呈对称结构分布在天空层,有五座楼宇殿阁,四组一佛二菩萨组合;在阿弥陀正上方,整个画面上层天空的中间描绘的是净居天,此处绘朵云及其上二层楼殿,殿内有倚坐和趺坐佛,下殿还站立二胁侍菩萨,殿前有七宝道场树,两侧各有一组赴会的一佛二菩萨,具有对称平衡美。
中央主体部分描绘的是西方三圣:无量寿佛居中趺坐,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胁侍两侧游戏座,还有众菩萨分列两侧;水池中建有平台和两侧楼阁,水池中绘有迦陵频伽、鸭子,化身童子、鸳鸯、荷花等生动形象,栏杆上立着孔雀;歇山顶的楼阁高二层,深阔都是三间,上下层之间不设腰檐,这种画法只在初唐壁画中才能见到,下层斗拱上挑出朱栏一周,上下层各柱子之间不设门窗墙壁,只在由额上悬挂帘幕,平台地面以花砖铺地,与唐代习俗相同;
在中间层,两侧楼阁的上方,绘的是赴会佛众,可谓佛尊率众菩萨的出行图。
位于阿弥陀下方,整个画面中下方的两身伎乐菩萨,脚踩圆毯,两旁是一些伎乐菩萨和供养菩萨。
下层五代画一层男供养人,已经漫漶不清。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1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西起画阿弥陀经变、弥勒经变各一铺。两幅壁画均剥落严重,尤以弥勒经变为甚,已难辨认。
阿弥陀经变中,七宝池保存尚好。七宝池呈圆拱形,池中有迦陵频伽正在演奏琵琶,两侧绘有共命鸟和孔雀。
下存女供养人像十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07 › 资源库 - 壁画
净水池:清澈的水池中碧波荡漾,水流在露台的柱下形成漩涡,莲荷随波浮动,莲花中生出童子,反映了唐人的理想境界。水纹描绘得自然,颇富动感。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333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