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武周时期。覆斗形殿堂式洞窟。主室窟顶藻井画团花井心,卷草与半团花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画千佛(南披毁一部分)。西壁佛龛除佛像为初唐原作外,弟子、菩萨、力士均为清重修或重塑,龛穹窿顶画重层雕栏,一排菩萨,凭栏俯视人间,其后宇空广阔,有飞天、祥云、天花、梵宫、仙女。南壁为最初学者定为法华经,后来定为《十轮经变》,本叙述以十轮经为准,该经详细宣传了地藏菩萨信仰,可分为四部分:论述地藏、论述十轮、论述末法、论述六度。在布局上,十轮经变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1、画面正中为主体说法会及其周围画面;2、西侧中部,地藏救苦救难;3、西侧上方,地藏变化身(部分内容在东侧上部),地藏有四十四现身;4、东侧,刹利旃陀罗现智相品(其中象王本生在西侧)。北壁阿弥陀经变占了整面墙壁,中央主体部分佛陀说法,两旁众菩萨听法,经变中的建筑形象很特别,水池中建有平台和两侧楼阁,歇山顶的楼阁高二层,深阔都是三间,上下层之间不设腰檐,这种画法只在初唐壁画中才能见到,下层斗拱上挑出朱栏一周,上下层各柱子之间不设门窗墙壁,只在由额上悬挂帘幕,平台地面以花砖铺地,与唐代习俗相同。东壁门上画说法图一铺,两侧趺坐佛说法图各一铺;门南中画立佛一铺、菩萨二身,下五代画男供养人一排(模糊);门北中画十一面观音变一铺,下五代画男供养人一排(模糊)。主室北壁下部和东壁下部绘供养人像,大多漫漶模糊,可辨识着是男供养人像,从残存题记的数字看,五代时重修此窟的功德主要有阴氏,还有张氏、令狐氏、曹氏。甬道盝形顶中央存五代残画宝盖与供桌一部,南、北披五代画垂幔。前室西壁门南画地狱变(一九六五年剥出),门北五代残画下有初唐画;南壁五代画普贤变(残);北壁五代画文殊变(残)。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1 › 资源库 - 洞窟
建于初唐,五代、清重修。主室为覆斗形顶。藻井为莲花飞天井心。中心绘莲花组成的大团花,花心呈五色法轮状。周沿各层绘云纹忍冬、花卉、三角、垂幔,四披各绘伎乐天3身,环绕藻井,同向飞行。下绘千佛。西壁开一斜顶敞口龛,龛内塑趺坐佛一身、弟子二身、菩萨四身,除佛像的身躯、衣饰及金刚座为初唐原作,其余为晚清重塑或妆修。龛外南北两侧上部绘千佛,下部绘莲花童子各二身。西壁下部绘供案、供器和供养菩萨6身,多已模糊。南壁上部绘阿弥陀经变一铺,画面中楼阁亭台被绿水环绕分隔,各建筑之间用各种桥梁连接。画面中央绘阿弥陀佛,两侧的平台上绘以观音或大势至为首的菩萨群像。佛的下部平台上绘众菩萨弟子及乐舞供养。水池内绘有迦陵频伽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南壁下部五代绘比丘尼3身、女供养人23身。北壁上部绘弥勒经变一铺(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2方)。画面分为两部分,上部中间为《弥勒上生经》中所描绘的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说法的情景。其余画面描绘的是《弥勒下生经》中弥勒降世后的龙华三会的情景。兜率天宫说法场面的下方为龙华三会之初会,左右两侧为二会和三会。北壁下部五代绘男供养人17身。东壁门上绘说法图四铺;门南上部绘说法图一铺、中部绘男女供养人各一身,下部绘供养牛车与供养人一排;门北上绘说法图一铺,下部绘供养马群与男供养人一排。甬道盝形顶,顶中央五代绘故事画,南北披五代绘趺坐佛各五身,南壁五代绘供养比丘三身,北壁五代绘男供养人一身。前室顶西披五代绘不空绢索、千手千眼、如意轮三铺观音变,均残。前室西壁门上存五代愿文题榜,两侧五代绘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画面模糊,门南北五代绘八龙王礼佛图各一铺,画面模糊,前室南北壁各存弟子与菩萨残画痕迹。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9 › 资源库 - 洞窟
北壁西起画报恩经变、药师经变各一铺,下屏风画模糊。报恩经变依据《大方便佛报恩经》绘制而成,中部为序品佛说法场面,释迦摩尼佛结跏趺坐在莲花宝座上,众菩萨、弟子及诸天圣众等围绕供养,静听佛法。佛案前为舞乐菩萨。舞乐场面以下画序品中阿南乞食路遇婆罗门子孝养父母故事。其东侧为孝养品须阇提太子本生,西侧是亲近品中的坚誓狮子本生和小比丘为护持正法,独自感化群贼的故事,经变上部宝盖后画山水,以示耆阇崛山,围绕着山水,画论议品中的鹿母夫人故事。画面两上角为论议品,西下角为亲近品,东下角为序品。 药师经变构图与阿弥陀经变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药师经变中绘有十二药叉大将。图中药师琉璃光佛居中,左右协侍为日光、月光二菩萨,其余的听法会众列置两旁,俱在中央平台上。前台设乐舞。平台均坐落在水池中,水池周围起殿堂楼阁。建筑宏伟,界画线描完整清晰。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12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绘千佛,千佛中央绘阿弥陀经变一铺,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两侧分别绘有头戴化佛冠的观音菩萨和头戴宝瓶冠的大势至菩萨。图中上部两侧各绘有三身持节飞天乘云而下,空中天乐不鼓自鸣。下部绘有七宝水池,在七宝池中有六身供养菩萨,或跪或坐于莲花上。莲池中有化生童子形象。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2 › 资源库 - 壁画
上画千佛,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2.释迦浣衣池与晒衣石;3.佛图澄之神异事迹;4.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5.康僧会感应故事,下部画菩萨七身。 北壁西侧上部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共由4组画面组成,呈“凹”字型排列,每个画面旁均有清晰榜题,表现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1、在画面的右上角有一殿堂,内有两个站立的佛像,殿堂正面额匾上有“甘泉宫”三字,下方画帝王、臣属持香炉或笏拜谒。2、皇帝骑在马上,左右臣属八人,一人手持曲柄华盖。张骞持笏跪拜辞别,后有从者持节牵马。3、张骞行进在途中。4、远处有一城郭,二和尚立于门外,城内有佛塔。此幅出使图中,张骞一行乘骑半藏山后,表现了山重水复的效果,体现出张骞等人的艰辛,情节、环境相互映衬。 北壁中上部偏西侧画佛陀洗衣池和晒衣石圣迹故事。1、释迦摩尼右手提袈裟立于水边。2、有天女从天空飘飘而降,准备替佛陀清洗袈裟。3、方石旁有一个不信佛教的外道婆罗门,赤裸上身,光着脚,跳踩和弄污方石。4、石上有乌云,云中雷神正击鼓鸣雷。5、方石的右下角再画婆罗门被雷电击毙。6、方石的另一侧有两位天女正在洗石。 北壁中上部偏东侧画高僧佛图澄的故事,以上中下三组画面表现佛图澄的神异事迹,上画佛图澄立于七层塔前,合十向人们解说塔檐的风铃声音有异,指出这是不详之兆,预言石虎和石韬将要火并。中间画一帝王,上有华盖,坐在胡床上与臣属观看僧人施法,这个场面是佛图澄为石虎说法时,幽州四城门起火,佛图澄使神力用酒灭火的情景。左下画一僧人赤裸上身,坐在水池边,正在洗肠的情景,据《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记载,澄左乳旁有一孔,有时肠从中出,或以絮塞孔。夜欲读书,辄拔絮,则一室洞明,又斋日辄至水边,“引肠洗之,还复内中”。 北壁佛图澄故事右下角画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阿育王是公元三世纪中印度摩揭陀国国王,笃信佛教,大造佛塔。画面画一帝王率臣属礼拜六塔,下跪者是阿育王,由于该塔是外道之塔,受不起信佛教的阿育王一拜而倒塌。 北壁东侧上部画康僧会故事。康僧会是三国时代的高僧,主要在江南弘扬佛法,在佛教南传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故事由四组画面表现:1、画康僧会坐鼓帆小舟,顺风而行下江南来到东吴。2、最下面画一帝王向僧人跪拜合十,表示孙皓下跪迎接穿袈裟的康僧会。3、中间画一大帐,账内莲座上舍利放光芒,账外帝王与僧人作谈论状。表示吴人本不信佛教,吴王孙权召康僧会问佛有何灵验,康僧会遂以神力获舍利,光明四射,吴王乃信,立建初寺。4、画一寺院,院外僧人观看并有人运送木料,当为建初寺修造的情景。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3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上部绘弥勒经变一铺,下部五代绘供养人。弥勒经变画面用水池和楼阁亭台表现弥勒净土世界。楼阁亭台被水池环绕分隔,各建筑之间用各种桥梁连接(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2方)。画面分为两部分,上部中间为《弥勒上生经》中所描绘的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说法的情景。弥勒菩萨居楼殿中央倚坐说法,上悬华盖,侧侍二身立菩萨。其余画面描绘的是《弥勒下生经》中弥勒降世后的龙华三会的情景。兜率天宫说法场面的下方为龙华三会之初会,左右两侧为二会和三会。壁面下部五代绘男供养人17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9 › 资源库 - 壁画
第五七窟北壁的布局与南壁一致,也是中央画说法图一铺,周围画千佛,下部画供养人。上部的千佛烟熏变黑,下部供养人也已模糊。中央的说法图保存较好,阿弥陀佛结跏趺坐,扬掌说法。佛像右侧的弟子迦叶身着袈裟,不经意地手托鲜花,正虔诚地听佛说法;佛左侧弟子阿难面朝佛像,双手捧着长茎莲花,神态恭谨。迦叶旁边提净瓶的观音菩萨,侧身向佛,头微微低下,轻抚衣带,神态安详;大势至菩萨则是面向观众,一手上举,一手持花自然垂下,双目下视,神态温婉。下面七宝水池中碧波荡漾,莲花盛开。说法图中的飞天张开双臂,身体呈弧形飞下。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57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阿弥陀经变占了整面墙壁,阿弥陀经又名小无量寿经,主要描述了西方净土无比庄严、清静、美妙和安乐、祥和的景象。 上部碧波蓝空,天水相接,十身飞天千姿百态;乘云驾雾的赴会佛和菩萨表示的是十方诸佛和菩萨赴无量寿佛说法会场面,呈对称结构分布在天空层,有五座楼宇殿阁,四组一佛二菩萨组合;在阿弥陀正上方,整个画面上层天空的中间描绘的是净居天,此处绘朵云及其上二层楼殿,殿内有倚坐和趺坐佛,下殿还站立二胁侍菩萨,殿前有七宝道场树,两侧各有一组赴会的一佛二菩萨,具有对称平衡美。 中央主体部分描绘的是西方三圣:无量寿佛居中趺坐,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胁侍两侧游戏座,还有众菩萨分列两侧;水池中建有平台和两侧楼阁,水池中绘有迦陵频伽、鸭子,化身童子、鸳鸯、荷花等生动形象,栏杆上立着孔雀;歇山顶的楼阁高二层,深阔都是三间,上下层之间不设腰檐,这种画法只在初唐壁画中才能见到,下层斗拱上挑出朱栏一周,上下层各柱子之间不设门窗墙壁,只在由额上悬挂帘幕,平台地面以花砖铺地,与唐代习俗相同; 在中间层,两侧楼阁的上方,绘的是赴会佛众,可谓佛尊率众菩萨的出行图。 位于阿弥陀下方,整个画面中下方的两身伎乐菩萨,脚踩圆毯,两旁是一些伎乐菩萨和供养菩萨。 下层五代画一层男供养人,已经漫漶不清。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1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上部绘阿弥陀经变一铺,下部五代绘供养人。阿弥陀经变画面以绿水池潭和楼阁亭台表现净土世界。楼阁亭台被绿水环绕分隔,各建筑之间用各种桥梁连接。画面中央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头上的华盖,状如团花。佛左右各有胁侍菩萨一身,两侧的平台上绘以观音或大势至为首的菩萨群像。佛的下部平台上绘众菩萨弟子及乐舞供养。水池内绘有迦陵频伽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壁面下部五代绘比丘尼3身、女供养人23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9 › 资源库 - 壁画
佛教徒的信仰活动:放生。寺院中举办放生法会,院内有水池,表示放生鱼水之类,院外有一只只小鸟正从施主手中飞向天空,旁边一人手牵一羊,准备施给寺院。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692 › 素材库 - 素材
净水池
净水池:在佛国世界的净水池中,水面泛起细细的涟漪。在水纹线旁用色彩加以晕染,形成光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