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主室北壁发愿文中存有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五年(539年记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主室为覆斗顶形窟,平面为方形。窟室中央现存一元代所建的方形坛台,南壁和北壁对称地各开凿4个小禅室。部分禅室内或门口还残留有元代所修小塔的部分塔身。窟顶中心方井画华盖式藻井。四披绘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有摩尼宝珠、力士、飞天、雷公、乌获畏兽、伏羲、女娲等。四披下部一周绘有36身禅僧于山间、草庐中坐禅。山林间绘有各种野兽及捕猎场景。西壁中央凿一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主龛内为倚坐说法佛,小龛内各一身戴风帽禅僧塑像。龛外壁面上部画诸天外道形象,有日天、月天、诸星辰、摩醯首罗天、毗瑟纽天、鸠摩罗天、毗那夜迦天及供养菩萨等,下部画四天王、婆薮仙等,最下部龛沿画忍冬纹边饰南壁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通壁绘11身持乐器的伎乐飞天;中段通壁绘《五百强盗因缘》故事画,末尾处绘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下段开四个小禅室,禅室间壁面自东向西绘有《化跋提长者姊缘》、《度恶牛缘》、《沙弥守戒自杀缘》和《婆罗门施身闻偈》故事画。其表现形式,或长卷连环画,或单幅画。故事画下方绘金刚力士。北壁分上、下二段。上段通壁绘有七铺说法图,每铺下方均有发愿文和男、女供养人。其中西起第二铺和第七铺说法图发愿文题留纪年还可读识。下段亦开有4个小禅室,与南壁小禅室相对应。东壁门上方绘有三身坐佛,门南、北侧各绘大型佛说法图一铺。甬道顶层残存中唐所绘趺坐菩萨一铺,南壁中唐画不空绢索观音经变一铺,北壁中唐画如意轮观音经变一铺。前室平面横长方形,窟顶为一面斜坡形,存宋画残痕。前室西壁门上开一小窟(敦编第286窟),门南残存宋代供养人像,底层可见中唐画,最底层为西魏壁画。门北为第287窟,存宋画男供养人像。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85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开凿于晚唐。覆斗顶殿堂式洞窟。整窟毁损程度非常严重。洞窟西壁开一盝顶帐形佛龛,龛内塑像已毁。佛龛顶部绘十字金刚杵团花纹样,佛龛西披画坐佛三身(存二身),化生童子一身,东、南、北披各画坐佛三身。龛内西壁上画卷草、垂幔,下画屏风四扇,屏风上画有弟子六身。佛龛南、北壁上端画卷草、垂幔,下端画屏风各三扇,每扇画菩萨一身。龛沿画草石榴边饰。龛下发愿文一方,两侧画比丘供养像一身、比丘尼供养像二身、男供养人像二身、女供养人一身。龛外南、北两壁画毗沙门天王各一身。主室四披均绘千佛。藻井和东披、南披损毁严重。南壁西起画药师经变、天请问经变各一铺,下存男供养人像七身。北壁西起画阿弥陀经变、弥勒经变各一铺(画面均残)。下存女供养人像十身。东壁门北画如意轮观音经变一铺,下画女供养人二身,门南画不空绢索观音经变一铺(上部已毁),下画男供养人三身。注:西壁龛下原有发愿文一方(现模糊不清),知该窟建成于咸通十二年(871年)。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07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建于隋代初期,五代,清重修。洞窟由前室、甬道和主室三部分构成。主室为中心柱窟窟,平面呈方形,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顶。窟顶后部中央与中心柱须弥山倒塔连接。主室窟顶前部人字披东披以上下两横幅形式展现了法华经变普门品(救诸苦难);西披画法华经变观音普门品(三十三现身)。每披均以上下两段“之”字形横幅长卷的形式表现。后部平顶中央作方井,方井内塔顶四周画圆形垂幔,四角画禅定佛各一身(东北角毁),周围画千佛。中心塔柱作须弥山状,上部为圆形七级倒塔,上六级原有影塑千佛,最下一层塑仰莲及莲茎四龙环绕,下部作方形两层台座,承接倒塔,台座上层四面各开一龛。东向面圆券形龛内清代塑一佛、二弟子形象,龛外两侧各塑一菩萨(清代重修),下部台座座身画供养比丘、比丘尼、男女供养人、狮子等图案;南向面圆券形龛内塑一佛、二弟子塑像,画二化生,龛外两侧各塑一身菩萨,均为清代重修,其中东侧一身菩萨像已毁;西向面圆券形龛内为清代彩塑一佛、残存一弟子,龛内绘画二身化生形象,龛外侧彩塑两身菩萨像,仅存南侧一身(清修),台座座身为隋代画男女供养人、药叉等;北向面圆券形龛内彩塑残存一佛一弟子,龛外两侧彩塑残存二菩萨,均为清代重修。本窟中心柱四面龛龛粱上的龙首造型,明显继承了北朝风格,其基本形式受汉代建筑中楼檐、屋脊龙饰的影响。主室西壁画天宫伎乐十身、栏墙、垂幔;中部画千佛,下部画男供养人,壁画最下部为山石林泉人物画;南壁上部画天宫伎乐十二身、栏墙、垂幔,中部画千佛,中央为经行佛一铺,下部画比丘、男供养人;北壁上部画天宫伎乐十四身、栏墙、垂幔,中部画千佛,千佛中央绘释迦、多宝佛说法图一铺,说法图下部为男供养人、侍从、比丘等;东壁上部画天宫伎乐十身、栏墙、垂幔,门上、门南、门北均画千佛,千佛下部画男女供养人、车马、车夫、马夫等。主室西、南、北、东四壁下部与地面那相接处均绘有山石林泉。洞窟甬道顶部为五代时期绘制的说法图一铺。甬道南壁为五代画如意轮观音经变一铺,下部画供养比丘,男供养人共六身。甬道北壁为五代画不空罥索观音变一铺,下部画比丘与供养人画像,都已模糊。前室顶部四披为五代画趺坐佛七身。前室西壁门上方有五代时期愿文榜题一方,两侧各有一身供养菩萨;门南画一菩萨一夜叉;门北画弥勒经变一铺,下部绘供养人一排(已模糊)。前室南北两壁各画五代天王一铺,北壁天王被清代穿凿洞窟毁去一部分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03 › 资源库 - 洞窟
甬道南壁上部浮塑出一排方格,每一格内绘有佛像一身。下绘炽盛光佛图一铺,画面东部和下部残毁。炽盛光佛图画面中央绘炽盛光佛一身,佛结跏趺坐,乘双轮车前行,右手食指顶一金轮,左手作禅定印。车前部残,车后插龙纹旌旗,九曜星神三面簇拥。九曜星神从东到西,第一身仅存上半身,形象模糊身份不明;第二身是妇女形象,着绿衣,手抱一物,状如套在袋里的琵琶,是金星;第三身在第二身左下侧,大部已毁,仅存部分头光与一只持圆形物的手,身份不明;第四身状如天王,头戴驴形冠,四臂,下面两手共执一戟,上面两手,一手执弓,一手执索,是火星;第五身在佛的车前,头戴不明兽形冠,手举一杖,疑是土星;第六身在车轮后侧,着绿袍,一手推车,下部残毁,仅存上半身,身份不明;第七身在车后右侧,状若妇女,头戴鸟形冠,双手托一圆形物,是月宿;第八身在车后左侧,着世俗人物服装,双手托一圆物,是太阳;第九身身体为绿色,半裸,四臂,分别执矛、绳索、剑和人头。是罗睺。佛与九曜星神上方绘有二十八宿,其形象基本一致,均作文官打扮,双手持笏,四身一组侍立于彩云之中,现存五组。九曜星神和二十八宿中间穿插绘黄道十二宫,每一宫作一圆圈,在圆内画出代表此宫的形象,现存九座,从东至西为金牛宫、室女宫、白羊宫、摩羯宫、天秤宫、双子宫、巨蟹宫、天蝎宫,双鱼宫。壁面西侧中下部,存一身女供养人像,其右侧有一方榜题,榜题用西夏文和汉文并列书写,汉文为:“扫洒尼姑播盃氏愿月明像”,榜题下方存数列回鹘--蒙文题记。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61 › 资源库 - 壁画
中间画佛传一铺。南侧画五十一面千手观音一铺,北侧画十一面千手观音一铺。汉密五十一面观音立像,头顶五十一头像累叠如塔,千手自观音背后伸出,如圆光辐射,每手有一眼,手上分托锻铁、酿酒、踏碓、耕作、舟船、寺塔、乐器及龙、麒麟等事物共四十余种,为敦煌石窟中所仅有。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2.0003 › 资源库 - 壁画
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绘五铺大型经变。自西向东依次绘有楞伽经变、弥勒经变、阿弥陀经变、法华经变和报恩经变。经变的构图图式均沿袭前期经变画的固定图式,即封闭式、开放式和对称式三种基本形式经变下方前部分东起依次绘女性供养人17身,其中东起第四身供养人题名“施主敕授浔阳郡夫人翟氏一心供养”;后部绘9扇屏风画佛传故事,每扇屏风画表现多个情节。东起第一扇“云童子求师”等、第二扇“云童子受布施”等、第三扇“云童子以鹿皮衣布于地”等、第四扇“燃灯佛授记云童子”等、第五扇“刹帝利为王种”等、第六“仙人滴血出童男童女”等、第七“菩萨入胎”等、第八“摩耶欲回提婆诃城”等、第九“太子树下诞生”等。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61 › 资源库 - 壁画
西壁开一盝顶帐形佛龛,龛内塑像已毁。 佛龛顶部绘十字金刚杵团花纹样。佛龛西披画坐佛三身(存二身),化生童子一身,东、南、北披各画坐佛三身。龛内西壁上画卷草、垂幔,下画屏风四扇,画有弟子六身。北侧两扇上所画弟子,前一身是年长的迦叶,长眉高鼻,身着山水纹袈裟,足穿赭色僧履。其身后的两个年少的弟子,恭立一旁。佛龛南、北壁上端画卷草、垂幔,下端画屏风各三扇,每扇画菩萨一身。 龛沿画草石榴边饰。 龛下发愿文一方,两侧画比丘供养像一身、比丘尼供养像二身、男供养人像二身、女供养人一身。 龛外南、北两壁画毗沙门天王各一身。 西壁龛下原有发愿文一方(现已模糊不清),知该窟建成于咸通十二年(871年)。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07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上部通壁绘有七铺说法图。其中,除了西起第一铺为二佛共处一铺、共有一对胁侍菩萨外,其余六铺皆为一佛二菩萨的组合。西起第一铺说法图在七铺中所占壁面最大,其它六铺所占面积面积基本相等,且衔接紧密。每铺说法图下都绘有供养人行列和发愿文题榜,其中现四铺发愿文仍基本可读。男供养人既有戴笼冠、着大袖襦者,又有戴毡帽着裤褶、脑后垂小辫者;女供养人即有着袿衣、蔽膝者,也有着间色长裙者。西起第二、第五、第七铺说法图下部的发愿文题记保存较完整。依发愿文可知,西起第二铺和西起第三铺分别为过去七佛中的“迦叶佛”和“拘那含牟尼佛”、西起第七铺为“无量寿佛”;男供养人出自阴氏、滑氏,女供养人出自丁氏、史氏、何氏等家族。下方开4禅室。在每一个禅室门上部皆画忍冬禽鸟纹的龛楣图案,下部画药叉。禅间壁面上绘千佛,下绘金刚力士。禅室口还残留有元代加修小塔部分塔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85 › 资源库 - 壁画
甬道北壁上部浮塑出一排方格,每一格内绘有佛像一身,画面东侧和下部残毁。上部绘二十八宿,其形象基本一致,均作文官打扮,双手持笏,四身一组侍立于彩云之中,现存五组。下部绘九曜星神,九曜星神仅存四身,从东到西,第一身仅存胸部,身份不明;第二身为文官打扮,头冠有羽,手持花果,疑为木星;第三身文官相,手持笏板,从手臂处涌出一朵绿色云彩,蛇形上升到其头部东侧,云上绘一红色圆形物,疑为太阳;第4身为妇女形象,怀抱琵琶,是金星。画面西侧下部有两排僧人供养像,上下各5人。供养人画像题记全是用汉文和西夏文对译并书,均是“助缘僧”供养像。在九曜星神和助缘僧之间,绘有一身着红色披肩袍服的人物形象,仅存上半身,身份不明,头部西侧有榜题一方,模糊不可识读,身后有一比丘手持伞盖。在二十八宿和九曜星神及助缘僧中间穿插绘黄道十二宫,每一宫作一圆圈,在圆内画出代表此宫的形象,现存九座,从东至西为:白羊宫、天蝎宫、天秤宫、室女宫、摩羯宫、人马宫、金牛宫、宝瓶宫、狮子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61 › 资源库 - 壁画
题记七佛说法图:七佛为释迦牟尼佛和过去六佛。图中七佛结跏趺坐须弥座或莲花座,着通肩袈裟,作说法印,每尊佛两侧菩萨侍立。七佛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与释迦佛并坐的可能是未来佛弥勒。说法图下面是供养人像和发愿文,其中有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四年、五年(公元538年、公元539年)题记,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纪年题记,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670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