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室西壁上绘五台山图一铺,下绘屏风画佛传故事15扇。五台山图长13米、高3.6米,画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主要描绘各种菩萨赴会和日、月诸天、罗汉、天龙等各种各样的灵异瑞现,中部描绘五台山的五座台顶及其间的几十座寺院、佛塔等圣迹,下部详细描绘了从山西太原到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方圆五百里地的山川道路及道路上参礼五台山的人物等等。图中共有榜题195条,其中有关灵异瑞现的46条,寺院(包括兰若、庵等)85条,塔15条,有关地名的32条,送供人、游台道人之类12条,其它的5条。下部的屏风画佛传故事15扇,从南向北第一扇“击鼓报喜”、“九龙灌浴”、第二扇“阿私陀仙占相”、第三扇“七日丧母”、第四扇“姨母养育”、第五扇“八岁就学”、第六至七扇“向师忍天学艺”、 第八扇“游观农务”、第九扇“树下思惟”、“造三时殿”、第十至十二扇“角技议婚”、第十三扇“太子结婚”、第十四扇“后宫娱乐”、第十五扇“出游四门”、“决意出家”。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61 › 资源库 - 壁画
报恩经变:《大方便佛报恩经》略称《报恩经》。有一卷本、七卷本两种同名卷本。一卷本据历代经国记载为"汉支谶"所译,但古已失帙。因此,一般所指《报恩经》即以七卷本而言。据考证,《报恩经》不是由天竺成经翻译而来,而是在宋梁之际(445年至516年之间),由汉僧割裂、截取、增删、改写和辑录《涅般经》、《贤愚经》、《杂宝藏》等经典中的有关内容,逐步撰集,编纂而成的。《报恩经》主要以讲孝养故事为主,共分九品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45 › 素材库 - 素材
二层阁:阁的形象多见于初唐时期,盛唐壁画中表现不多,可能与盛唐以后楼、阁二种建築形式相互融合有关。这里的二层阁完全继承初唐形式,盛唐以后,阁的形象就在壁画中消失了。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902 › 素材库 - 素材
长城、关隘及戍边官兵:此图绘于公元七世纪末的武周时期,为“十轮经变”的一部分,表现商旅来往出入关口的情景。长城上无女儿墙设置,这与河西一带今存唐代以前的城墙遗址是一致的;沿长城设有关隘一座,关前有一歇山顶回廊式建筑物,似为关口,内有身着甲胄的兵士及着便装的商人若干,当为守关官兵为过往商人办理出入境手续的情景。此图画面虽已模糊,但规模庞大,内容全面,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804 › 素材库 - 素材
大竹林寺:修建此寺院是与文殊显灵有关:法照和尚有一夜跟着祥光前行,得善财童子和难陀引路,拜见文殊和普贤,后来法照在文殊现身的地方修建了大竹林寺。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78 › 素材库 - 素材
大福圣寺:此寺的布局结构是比较严密的,而且位于图的中部,虽然在文献中未发现有关的记载,但估计是晚唐和五代时规模较大的寺院。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79 › 素材库 - 素材
大鱼:在波浪起伏的大海里,浮现出两尾大鱼。大鱼表示海中有无量珍宝,也可能同佛经中的文殊菩萨化成鱼供人食用的故事有关。鱼的造型是以鲤鱼和鲫鱼为基础神化的,是敦煌壁画中形体最大,描写最为细腻的鱼。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722 › 素材库 - 素材
净土寺院前的楼、阁、台、碑阁:碑阁的下层完全敞开,中有黑褐色的方柱,应是碑石。竖立碑石记述有关事件或歌功颂德,是自秦汉以来的习俗。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595 › 素材库 - 素材
千佛在敦煌石窟壁画题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多数窟内都绘有千佛,这可能与念佛见佛有关。整个窟顶已经被烟熏毁,由于画家在绘制千佛图像时利用了色彩的巧妙组合,经烟熏之后显现出一个个三角形图案。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762 › 素材库 - 素材
撑篙帆船:图中表现观音救海难的撑篙帆船,船身长宽比例适中,桅杆矗立于船舱中部,船夫的撑篙方向、风帆张起的方向与行船的方向一致。在敦煌所有的有关小船壁画中,这是最接近现实、也是最富有生活气息的一幅。船身及船篙的纹理有可能是彩绘的。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878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