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楞伽经变中的杂技。低矮的幃帐内伸出一竿,竿头置一圆轮,两个身穿圆领短衫、短裤的童子叠立在圆轮上表演。幃帐前铺地毯,六人组成的乐队,演奏着横笛、拍板、曲项琵琶、苼、排箫、竖笛,他们头戴展脚幞头,身穿各色圆领长袍,腰间系带,有坐、有站、有正面、有侧面、有背面。琵琶、苼和排箫仅露出很少一部分。构图上采用有露有藏的手法,线描利落。我国小儿竿技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张祜《大酺乐二首》中就有“小儿一伎头绝”之句,五代壁画再现了儿童杂技。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80 › 素材库 - 素材
维摩诘斜坐高座上,手持羽扇,头裹白色纶巾,内著曲领中单,外著白色交领袍服,披红披风,童颜鹤发,胡须飘逸,是唐朝文人士大夫的新形象。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842 › 素材库 - 素材
这是敦煌壁画著名的弹花边阮图像。花边阮的图像觐见此窟和第217窟两例,乐器造型独特美观,共鸣箱扁平,周边为六瓣花形瓣,指板上窄下宽,设四项,琴头如曲项琵琶后折菱形头,轸子数不详,但从弦数可知为五轸,缚手成圆弧形,捍拨不似琵琶的长方形,而成半圆形,用手指弹奏。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666 › 素材库 - 素材
一男舞者穿常服,双手高举,昂首仰视面前的塔,他右腿直立,左腿曲吸,似正虔诚而又全身心地投入拜塔起舞。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969 › 素材库 - 素材
两身伎乐,一身在扬手拍击腰鼓,鼓身细长,斜跨腰间,左高右底。另一身横抱曲项琵琶,琴头略向下,右手拨弦,左手在琴头上把位按音。琵琶的共鸣箱宽圆型。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142 › 素材库 - 素材
图中不鼓自鸣乐器种类众多,吹拉弹俱全,尤其以弦乐乐器精致写实,有箜篌,阮,筝,直项琵琶,曲项琵琶.阮的圆形缚手,捍钹,四轸四弦和码子,以及筝的数弦和单排的三角形码字及岳山均清晰可见;直项琵琶和曲项琵琶均画了六个相,面板上画缚手,捍钹,凤眼,还有花纹装饰。曲项琵琶画四弦,欲画了五弦,想是画工疏忽。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289 › 素材库 - 素材
217窟观经变完整的不鼓自鸣图谱,图中的乐器有排箫,竖笛,腰鼓,箜篌,曲项琵琶,鸡娄鼓等。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615 › 素材库 - 素材
图中一排十二身的飞天,一改早期人物的古朴稚拙,身体清瘦修长,为中原特有的“秀骨清像”造型。东西两端各有一身作散花供养状,其余十身均持乐器,有齐鼓,腰鼓,竖笛,横笛,排箫,笙,直项琵琶,曲项琵琶,阮,箜篌,为北魏以来持乐器品种最多的一组飞天伎乐。东起第一身和西起第一身,这两身徒手而舞的飞天,尤其西起这身飞天,发髻高耸,身材窈窕,具有较浓厚的汉风,右臂垂侧左手置于嘴边,似正在合唱音乐唱歌或呼唤,飘拂的长裙和流动的浮云,承托其轻盈美丽的身影。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330 › 素材库 - 素材
西魏是鲜卑族政权。图中国王与信士优婆塞,正对坐交谈。两人均戴笼冠,宽袍大袖随意而舒展,曲领内衣。国王手执麈尾,坐在方褥之上,后有侍从持华盖和羽扇。从服饰到用具不仅完全汉化,而且有南朝魏晋风度,反映北朝上层社会的典型装束倾向。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334 › 素材库 - 素材
屋内的六名酒客从外侧左起:戴八字形硬脚襆头,软长脚襆头、硬脚襆头;内侧:朝天襆头、曲脚襆头、八字形硬脚襆头,均著圆领束腰袍服。室外的舞伎戴曲脚襆头,穿圆领长袖束腰缺胯衫,内著短衣,下著白裤。由此可见五代时期襆头的种类繁多。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988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