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窟创建于隋,宋、西夏重绘部分壁画,主室为覆斗形顶,南、西、北壁各开一龛,被称为“三龛窟”。主室窟顶为斗四莲花藻井,花饰三兔纹样井心。藻井内岔角绘童子形飞天,外岔绘有翼兽,方井外框饰以忍冬狮子联珠纹。四边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绘有大幅的经变场画。各场面间以树石花卉、塔庙寺院、流泉莲池、行云飞花等景物作为分隔。但由于四披画面稠密繁杂,加之变色严重,其中的一些画面识读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学术界对该窟四披内容的认识也存在争论,主要分为“法华经变说”和“法华经变与涅槃经变说”。本解说以“法华经变说”为准。西壁开一内外层方口圆券龛,龛内塑一趺坐佛、二弟子、四菩萨。龛外南北两侧上部绘维摩诘经变,南侧是文殊菩萨,北侧是维摩诘,两侧下部各绘五弟子、四菩萨。西壁下部宋代绘供器和供养菩萨。南壁和北壁中央都开一方形浅龛,龛内塑趺坐佛一身、菩萨二身。佛袈裟下摆绘有数个万字符号(“卍”)。龛外四周绘千佛。龛下宋代绘供养菩萨。东壁门上中央绘说法图一铺,说法图下有宋代题愿文题榜一方(模糊),题榜北侧宋代绘世俗男供养人二身,题榜南侧绘宋代世俗女供养人一身(模糊)、比丘尼一身。门南上部隋代绘千佛,下部宋代绘男供养人六身,门沿宋代绘幢幡一个。门北上部隋代绘千佛,下部宋代绘女供养人四身、供养菩萨一身,门沿宋代绘幢幡一个。甬道已被西夏重绘,顶中央绘团花,南、北披绘垂幔,南、北壁绘供养菩萨各二身。前室已被西夏重绘,顶西披残存部分团花图案,底层露出隋代壁画。西壁门上开一小龛,龛内为菩萨、花卉,龛外绘一兰若,门南、北上部各存说法图两铺,说法图下绘供养人,人物形象模糊。南、北壁绘垂幔、项光各一部分,南壁底层露出部分宋绘供养人。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420 › 资源库 - 洞窟
主室窟顶为斗四莲花藻井,花饰三兔纹样井心。藻井内岔角绘童子形飞天,外岔绘有翼兽,方井外框饰以忍冬狮子联珠纹。四边垂幔铺于四披。垂幔呈鳞片形和垂角形多层重叠的形式,色彩以黑、褐、赭红为主色。窟顶的四披绘有大幅的经变场画。各场面间以树石花卉、塔庙寺院、流泉莲池、行云飞花等景物作为分隔。但由于四披画面稠密繁杂,加之变色严重,其中的一些画面识读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学术界对该窟四披内容的认识也存在争论,主要分为两大派。即“法华经变说”和“法华经变与涅槃经变说”。本解说以“法华经变说”为准。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420 › 资源库 - 壁画
宫墙外的山水:在“未生怨”故事里,表现佛降临为韦提希夫人说法的情节。山崖耸立,用熟练的皴法表现裸露的岩石,在树的后面一条大河流过。原野的尽头,佛在太阳里仿佛是红日冉冉升起,与山水景物融在一起。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059 › 素材库 - 素材
观音救难中的山山水水:在表现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和“救苦救难”的场面里,画出了山水景物分隔情节,其中有悬崖、丘陵、山峦、平地。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499 › 素材库 - 素材
水墨山水:《文殊变》上方的山水景物,象征五台山。成“品”字形布局,主峰突起,四周群峰环抱。雄伟的山峰中还有寺院庙宇和殿堂等诸多建筑林立。主峰右侧有一道彩虹桥,桥上人物徐徐前行;山下有洞窟,虚掩着大门,从中还透出一道神秘的光束。左侧壁画虽有部分脱落,但构图依然清晰可辨。房屋建筑大多掩映在山峦和树木之中,并多以侧面描绘,与主峰下建筑的正面相对,主宾关系一目了然。右下部接近大海的地方,画出了水滨浅滩和岩石树木,对应左下方一组突出的山岩,使远近空间关系极为立体的展现了出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715 › 素材库 - 素材
射猎图:在啖子本生故事画的国王游猎的画面里,人物、景物均着色,唯动物为赭线素描,别具特色。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511 › 素材库 - 素材
全部数据已加载完成,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