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壁门上绘三佛说法图一铺。门北绘无量寿佛一铺,佛陀身著通肩红色袈裟,坐金刚宝座,头光现化佛,背光内飞天飞舞。头顶悬华盖,华盖下有愿文榜题,说法图下绘男供养人十三身,女十四身。门南绘无量寿佛一铺,下有榜题:“无量寿佛”有四协侍菩萨,有的捧莲花,有的手持忍冬供养佛。从现存能辨认的题名看,佛右侧为“无尽意菩萨”“观音菩萨”,左侧为“文殊师利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上部佛弟子,右侧为“阿难像 ”和“舍利弗之像”,左侧为“摩诃迦叶之像”和“目连之像;有的持经卷,有的捧莲花,有的双手合十虔诚供养。说法图下画男供养人十四身,女十三身。东壁底层露出西魏绘药叉。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85 › 资源库 - 壁画
华严经变:北壁西起华严经变,下画屏风一至四为华严诸品。《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689 › 素材库 - 素材
华严经变: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180 › 素材库 - 素材
无量寿佛着对襟大袍,结跏趺坐,手作施无畏印和与愿印,垂目含笑,榜题“无量寿佛”。左右胁侍菩萨四身,榜题分别是无尽意、文殊、观世音、大势至。弟子四身,持鲜花供养,榜题分别是阿难、迦叶、舍利佛、目连。人物造型全然是南朝秀骨清像的风格。这是敦煌已知最早的一幅无量寿佛说法图。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788 › 素材库 - 素材
全部数据已加载完成,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