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北魏晚-西魏初。单室,平面方形。窟顶正中藻井绘垂莲、火焰、忍冬、莲花纹。四披“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上部为佛教与道教同处的神佛世界。西披中间为阿修罗王,赤身,四目四臂,头顶青天,足立大海,手擎日月,双龙卫护,身后为须弥山和“忉利天宫”。须弥山两侧画雷公、礔电、风神、雨师、朱雀、羽人、乌获及迦楼罗、飞天等,颇有雷电交作、风雨并至之势。东披上部中间画二力士承托摩尼宝珠,左右飞天护持,朱雀和孔雀相对飞翔。北披上部正中的东王公已残,还可见其乘坐的四龙车。南披的西王母头梳高髻,大袖长袍,乘坐三凤车,车上有华盖,车后旌旗飘动。西壁开一圆券形大龛,窟顶覆斗形,殿堂窟。彩塑现存一佛二菩萨,头均重修。主尊为善跏坐佛像,内着斜领僧祗支、交领大袖襦服,外罩对襟红色袈裟,胸前系小结,左手后代重修。两菩萨侍立南北两壁西端,颈饰项圈,上身斜披络腋,下着长裙,足踏莲花。四壁壁画分段布局,上段绕窟一周画天宫伎乐。西壁中段龛内外画飞天、供养菩萨、婆薮仙、鹿头梵志;两侧壁中央相对绘说法图和供养人行列,周围画千佛;下段绘金刚力士。此窟前壁全部坍塌,窟顶东披和北披局部残毁,其他基本完好。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洞窟
中央凿一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龛外壁面给有护法诸神。南侧上部与窟顶连接处绘有一个白色圆轮和六个白色椭圆形轮,内绘日天及其眷属形象。日天有头光,着高髻,双手合十,端坐于一驷马二轮厢车中。驷马两两相背,分牵车厢两端,反向则驰。在日轮下面,画一辆三凤驭车,凤车上有两力士,一前一后,其中前者一手持一人面盾牌,一手向上扬起,后者高举双手,作托举状。北侧上部绘月天及其眷属。由于画面剥落严重,现仅能识断头戴宝冠的月天呈正面姿坐于车厢内,双手交叉于胸前。车轮南侧还残存两只鸟头和翅膀的部分。在月天的圆轮下面,绘一由三只狮子牵拉着车,车厢内有二身力士,一前一后,后者高举双手,作托举状。三龛间壁面绘有护法诸天、菩萨、天王诸形象。 中央大龛与南侧小龛壁面绘有三面的梵天形象、三眼的帝释天形象,外侧壁画绘婆薮仙人;中央大龛与北侧小龛壁面所绘的摩醯首罗天形象三头、六臂,半侧身骑坐于白牛背上。其下绘骑孔雀的鸠摩罗天和象鼻人身的毗那夜迦神。两侧壁而下方各绘两身手执矛枪、身着铠甲的天王形象。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85 › 资源库 - 壁画
东壁门上画3身说法佛1铺(正中为倚坐佛),男女供养人各1身;门南初唐画 维摩诘经变:门中维摩诘,宋画供养人1身(模糊);门北画文殊,画面下部为前来问疾之帝王及其大臣,场面宏大,人物形象逼真,可与传世《帝王图》媲美。门北上存宋画千佛、花卉部分,下部比丘尼1身。主室东壁门上中央发愿文:“为弟子昭武校尉柏堡镇将……/工……玄迈敬造释迦……/……铺□岩功毕谨申诵……/大师释迦如来弥勒化及……/□含识众□台尊客……/……福家□三空……/□□有情共登净……/…四月十日……/……/贞观十有六年敬造奉”。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20 › 资源库 - 壁画
西壁开一深龛,佛龛为双层敞口龛,龛内塑像为一铺七身,是一佛二弟子四菩萨(有一身菩萨已毁)。主尊释迦牟尼佛着通肩袈裟,内著僧祇支,头上有螺髻,双目正视前方,面部表情庄严肃穆。袈裟的衣纹自然体贴,并且衣纹的褶襞很浅,采用波浪式的作法,非常写实。迦叶身披袈裟,双手交叠在胸前,两眼凝视前方。阿难身披袈裟,双手合十,神情虔诚,双目下视。龛内南侧的菩萨面相丰圆,他一手托花扬起,一手提净瓶,上身半裸,下着长裙,身体修长而潇洒,璎珞、飘带随身垂下。龛内北侧的菩萨束高髻,头冠已失,面相丰满,双目下视。外层龛北侧菩萨身体修长,衣饰纷繁,神情庄重。内层龛壁画火焰莲花项光、背光,两侧各画一弟子、一飞天,佛光图案较简单,头光大多只画一个圆形光环。 内层龛顶部在佛背光的火焰纹两侧,画出两身散花飞天,内层龛外的龛楣又是外层龛的顶部,龛楣下部为缠枝忍冬、卷瓣莲叶及化生图案,龛楣两侧各画出一身飞天。 内层龛外画出龛梁和龙首龛柱,在龙首后面有一小儿盘腿坐在莲花上,神态天真,双手各持一莲花枝。内层龛外两侧画思惟菩萨各一身,思惟菩萨下各画婆薮仙和鹿头梵志。思惟菩萨头戴三珠宝冠,翘脚坐莲座上,一手支头,一手扶足,头微侧,做出思考的样子,神情动人。婆薮仙满脸胡须,露出一副贪婪的神色,左手持一只鸟,表明他杀生的本性。外层龛南北侧壁上各画菩萨一身。 龛外两侧浮塑龙首龛柱(南侧的已毁)及束帛龛梁。龛沿上部南北两侧画出六身活泼的飞天,一身接着一身向着中间供器相对飞行。飞天上身半裸,着长裙,手托莲花,飞行急速。其中还有两身比丘,身披袈裟,随着飞动的彩云也在飞天的行列中迅疾飞行,与顶部藻井边沿的飞天群遥相呼应。龛外南北两壁上部画佛传故事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北壁上部画乘象入胎,讲述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因梦见菩萨乘六牙白象而怀孕,生下了释迦。画面上菩萨乘象缓缓而行,前有飞天散花,后有月伎演奏音乐,在白象的两根长牙上还站着两个天人也在弹奏乐器。南壁上部画夜半逾城的场面,表现悉达多太子长大成人后见到了人间的生、老、病、死诸苦,一直在思索解脱之道,最后决定出家。画面上太子乘马急速奔驰,马足下四个天人各托一马足乘云升腾而上。龛外北壁下部画菩萨二身,身体修长,足踏莲台,面相丰满,头戴宝冠,并有华丽的头光,璎珞飘带垂于胸前,珠光宝气,富丽堂皇。龛外南壁下部的两身菩萨也站在莲台上,穿着华丽,形态雍容,如右侧这一身菩萨身体略向后倾,面相丰圆,神情庄严。 龛下画供器,两侧画供养菩萨各五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57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画面大部表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整体布局利用了横向长方形的壁面,呈现出“中央是佛说法图,上部是须弥山上的天界,佛说法图的左右及下方表描绘细节场景”的“凹”形构图。凹形部分的中央是佛说法图。佛着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从佛的顶上肉髻中放射出几束蛇形光束并向向扩展为扇面状。佛周围侍立闻法弟子 、菩萨和比丘。上部描绘天界建筑和善住天子、帝释天等人物形象及善住夜半惊梦、善住造访帝释、帝释天向在下界说法的世尊救助等情节。凹形部分的西侧画面表现佛陀波利译本中的《序》中前半部分的内容。自上而下描绘佛陀波利从西国来诣五台山、佛陀波利五体投地拜跪祈祷、佛陀波利路遇文殊化现的老人、佛陀波利回到长安入宫献经、皇帝向佛陀波利赐绢三十匹等场景;左侧画面最上端描绘帝释天得佛授陀罗尼经加归天界、得到解脱转世之苦的善住与帝释天回访世尊、世尊摩善住顶授菩提记的场景。其下方描绘象征陀罗尼经的日轮、安置陀罗尼经的宝塔、高幢、高山及礼拜的人们、守护陀罗尼的魔王、天王,撒土诵经使故亡恶人得生天上等场景。凹形部分的下方主要描述善住天子来世将受的地狱、转野兽身之苦的场景。最下方画面残毁严重。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03 › 资源库 - 壁画
东壁门北画如意轮观音经变一铺,下画女供养人二身。这两身女供养人,皆梳高髻,插簪带花,上穿彩衣,下着素裙,足穿云头红履,手捧漆奁或包袱,旁红底榜题上,尚残存墨书“……尼佛六躯愿舍贱从良及女喜和一心供养”。在西壁龛外上方,尚存六身坐佛残迹,很可能就是喜和出资彩绘的“六躯”。身份低下的婢女的画像,在莫高窟现存的也仅此一例。但可证明,这样的中、小型洞窟,常常是由不同阶层的人们集资开凿的。 门南画不空绢索观音经变一铺(上部已毁),下画男供养人三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07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画面中央方框内画佛说法图。说法图上部绘须弥山,山上有八座殿堂建筑。说法图的东西两侧及下方绘有30多幅以绿色山野为背景,含有人物和建筑的小画面。各画面都有一条或数条长条形榜题,文字不识。说法图下方中央有一方榜题,部分文字可判读。壁面下部剥落严重。壁面右下方绘胡貌形象人物一身。学术界对该壁画面内容的认识也存在争论,有“法华经变说”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本解说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为准。画面中央方框内画佛说法图中,佛结转法轮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从佛的眉间和顶上肉髻放出光束,还有自上而下有三道光圈环绕佛身。佛的左右及下方绘众菩萨、比丘等,这描绘的是佛为众讲尊胜陀罗尼经时的情景。说法图上部绘须弥山和山上的八座殿堂建筑,表现的是帝释天和善住天子所居之天宫。八座殿堂之间用回廊相连,其间绘树木和一些人物,描绘的是善住惊梦、先后见帝释天的情景。说法图西侧的画面自上而下的描绘出“序”中佛陀波利自西土而来、路遇文殊化现的老人、返西土取经、取经归来、入宫献经、西明寺译经、隐迹于五台山的内容。说法图下部的画面描绘帝释天观善住即将遭受的七返恶道之身的种种情形,以及经中描述的众人闻听、忆念、读诵、书写尊胜陀罗尼经和经咒后的种种获报。说法图东侧的画面自下而上为经文最后描述的阎摩王法王访释尊、四天王请佛、佛讲如何奉持尊胜陀罗尼、佛为善住天子摩顶授记等情景。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17 › 资源库 - 壁画
时云童子至祭祀德婆罗门会已于上座婆罗门问言仁者诵持如何经论时彼六万诸婆罗门答童子言一切诸论悉已诵持时云童子答上座言汝虽诵念婆罗门家医方技艺但我师资别有一论名曰毗施知汝等辈未曾得闻时六万人答言未闻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363 › 素材库 - 素材
阿弥陀经变:经变亦称西方净土变,敦煌佛教经变画之一,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据《阿弥陀经》绘制而成,阿弥陀经变没有任何小故事,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如何“极乐”,因而在壁画中艺术家之想像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43 › 素材库 - 素材
百业俱兴:良医授药。病坊内,两名梳高髻的妇女分别在榻上看护自己的亲人,右侧小童为送药的医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52 › 素材库 - 素材
高髻胁侍菩萨
高髻胁侍菩萨:菩萨头束金冠,挽高髻,璎珞饰身,腰束红裙,侧身而立。其仪态沉静含蓄,手势自然有力,勾勒技法娴熟,色彩明亮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