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301窟建于北周时期,洞窟由主室、甬道、前室三部分构成。主室为方形覆斗顶窟,窟顶藻井画斗四莲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西披正中画莲花摩尼宝珠,两侧画伎乐飞天各六身,下部接火焰莲花化生龛楣;窟顶南披与东披共同构成画萨埵太子本生故事画,其中南披主要绘萨埵太子辞宫、狩猎、憩息等场景;东披画饲虎、起塔等情节,下面画天宫伎乐七身,垂幔。北披画睒子本生故事,情节包括供养盲父母(西),迦夷王出猎(东),下部画天宫伎乐、飞天共六身。故事画中的人物着汉服,画风承袭了中原传统。主室西壁开一圆券形龛,龛内塑倚坐佛一身,佛身后头光内绘一圈化佛及火焰光佛,佛身后两侧上方各画持乐器飞天二身,下部两侧画宝珠。龛楣浮塑彩绘火焰化生纹,龛梁塑龙首,龛柱绘莲花。龛外南北两侧画菩萨各二身,塑菩萨二身,塑像仅存莲座,龛下画莲花图案。主室南壁画千佛,千佛中央绘说法图一铺,下部绘药叉(但仅存二身);南壁西侧下方绘供养比丘像一身,男供养人十七身,药叉一身,东侧残存女供养人十二身。此壁清代凿穿洞时壁画毁去部分。主室北壁与南壁对称画千佛,千佛中央绘说法图一铺(被清代穿洞毁去一半),北壁西侧下部画供养比丘像三身,男供养人残存十四身,药叉一身,东侧下部存比丘像十八身,供养人八身。主室东壁上方画千佛,下方南侧绘女供养人三身,供养牛车和二身侍从;下部北侧画供养比丘二身,男供养人存六身,下画供养人比丘三身,男供养人存三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01 › 资源库 - 洞窟
北披画睒子本生故事,情节包括供养盲父母(西),迦夷王出猎(东),下部画天宫伎乐、飞天共六身。故事画中的人物着汉服,画风明显承袭了中原传统。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01 › 资源库 - 壁画
普贤变:莫高窟《文殊·普贤变》始于初唐,盛唐进入成熟时期,中唐、晚唐承袭盛唐风格,但已无盛唐时富丽堂皇之风,五代、宋代、西夏时《文殊·普贤变》沿袭模仿唐代的构图形式。莫高窟有代表性的《文殊·普贤变》是中唐第159窟中的部众式,其形象塑造、色线布局也是我国戏剧类型脸谱的发源处。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8834 › 素材库 - 素材
文殊变:此窟建于唐大历末至建中年间,时跨盛唐与吐蕃管辖(中唐)两个时期。文殊菩萨结珈坐于青狮莲花座上,意态安详庄重,环绕侍从菩萨三身,黑肤牵狮人一身,一人捧花跪迎,构图简明,造型端丽,笔墨晕染,纯熟精湛,承袭了盛唐画风,是唐蕃时代佛教壁画中的上乘作品。此画色线并重,正是当时画坛上流行的“吴装”一派的时代风韵。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758 › 素材库 - 素材
文殊普贤变:莫高窟《文殊·普贤变》始于初唐,盛唐进入成熟时期,中唐、晚唐承袭盛唐风格,但已无盛唐时富丽堂皇之风,五代、宋代、西夏时《文殊·普贤变》沿袭模仿唐代的构图形式莫高窟有代表性的《文殊·普贤变》是中唐第159窟中的部众式,其形象塑造、色线布局也是我国戏剧类型脸谱的发源处。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588 › 素材库 - 素材
供养马:画面上供养人正在礼佛,马夫则牵马守候一旁画风明显承袭北朝,马头长而嘴尖,小耳圆腹,身披长长的障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951 › 素材库 - 素材
全部数据已加载完成,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