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窟南壁中央画一铺说法图,四周画千佛,下部画供养人(大部分已残毁)。说法图为阿弥陀佛说法图,这铺说法图中佛、菩萨、弟子等形象达十五六身,除了主尊佛像和两身大菩萨以及身材较小的天王外,其余的人都仅露出半身或露出头部。中央的菩提宝盖下,阿弥陀佛结跏趺坐,手施无畏印说法,座前设熏炉,左右有双狮守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侍立两侧,弟子及圣众排列身后,金刚力士护卫于前,飞天翱翔于彩云中。两大菩萨均面向观众,左侧观音菩萨头戴化佛冠,项饰璎珞,两手上举,配合着微微低下的头,神态矜持。在观音菩萨后面的三身菩萨虽然只露出头部,但面容秀美,神情各异,特别是靠近佛像的一身菩萨,手托莲花,头微侧,目光向着观众,神态娇媚。说法图中金刚力士身材短小,上身半裸,赤足,手臂和腿肌肉突出,双眼圆瞪,张口欲吼,手持金刚,神态威武。说法图上方菩提树两侧各有一身飞天,他们体态轻盈,随着翻卷的彩云自由地飞下来。此图构图紧凑,人物众多,描绘精致,设色富丽。南壁下部的供养人大约为晚唐所绘,大部分已模糊不清,这两身供养人跪在方毯上,手持香炉,神情虔诚。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57 › 资源库 - 壁画
第五七窟北壁的布局与南壁一致,也是中央画说法图一铺,周围画千佛,下部画供养人。上部的千佛烟熏变黑,下部供养人也已模糊。中央的说法图保存较好,阿弥陀佛结跏趺坐,扬掌说法。佛像右侧的弟子迦叶身着袈裟,不经意地手托鲜花,正虔诚地听佛说法;佛左侧弟子阿难面朝佛像,双手捧着长茎莲花,神态恭谨。迦叶旁边提净瓶的观音菩萨,侧身向佛,头微微低下,轻抚衣带,神态安详;大势至菩萨则是面向观众,一手上举,一手持花自然垂下,双目下视,神态温婉。下面七宝水池中碧波荡漾,莲花盛开。说法图中的飞天张开双臂,身体呈弧形飞下。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57 › 资源库 - 壁画
身材修长,一手垂净瓶,一手上扬举柳枝,头有圆光,戴化佛冠,裸露上身,肩披罗巾,腰系长裙,佩带项链、璎珞、臂钏、手镯、流苏、环佩,衣饰华丽,面目清秀,唇边有绿色蝌蚪小胡子。双目微微下视,神情专注,赤足站在大莲花上。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071 › 素材库 - 素材
三身菩萨聚集在一起,前后交错,紧凑而不拥挤,人物的造型优美,脸型修长而白皙,色彩淡雅而质朴。右侧的菩萨戴华丽的宝冠,一手托着晶莹透明的钵,一手拈花,身体微微向前倾,显出妩媚之态。中央的一身菩萨手持长茎莲花,双目注视前方。面庞秀丽,长眉入鬓,楚楚动人。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652 › 素材库 - 素材
佛龛中的塑像是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一身已毁)。中间塑释迦牟尼佛,着通肩袈裟,内着僧祗衣,头上有螺髻,双目正视前方,面部的表情威严庄重,面型长圆,嘴角微微上翘,带有若有若无的微笑,袈裟的衣纹转折自然,更加趋于写实。衣纹的褶皱襞很浅,与隋代塑像衣纹的生硬,类似石雕手法有明显的区别。体现出袈裟的质感,反映了艺术家逐渐追求写实化。佛的两侧塑的是弟子像,迦叶身披袈裟,双手叠放在一起,端严直立,目光有神,塑造出一个资历高深、精研佛法、令人敬仰的高僧大德形象。阿难塑造的是一个年轻僧人,神情沉静、面相丰圆。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792 › 素材库 - 素材
身材修长,双手持长径莲花,头有圆光,戴化佛冠,裸露上身,肩披罗巾,腰系长裙,佩带项链、璎珞、臂钏、手镯、流苏、环佩,衣饰华丽,面目清秀,唇边有绿色蝌蚪小胡子。双目微微下视,神情专注,赤足站在大莲花上。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072 › 素材库 - 素材
佛背光飞天:此图与前图相对应。背光飞天面容清秀,微微含笑,手捧花盘,虔诚的向佛供奉献花。升腾的火焰纹与下降的飞天形成对比,整体气氛和色彩十分协调。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790 › 素材库 - 素材
尸毗王像:尸毗王戴菩萨冠,微微俯视,右掌托鸽。虽然处于被剔骨割肉的极度痛苦中,但表情宁静平和,显示了坚定的舍身决心。这是佛教艺术舍身救众生常用的表现方式。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126 › 素材库 - 素材
全部数据已加载完成,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