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壁龛顶中央画棋格团花,四披存药师佛立像13身、供养菩萨5身。龛内南壁存天王1身、菩萨3身(近代重描),北壁存中唐画天王1身、菩萨2身(近代重描)。龛沿画团花、海石榴卷草边饰。龛外北侧上画地藏1身,下菩萨2身(模糊)。北天王台西、北面存盛唐画男供养人共3身。西龛内南壁有民国时期塑工李氏三兄弟所留题记一则:“陇西伏羌人北乡据城八十里小地名李家川兄弟同胞三人李继渊、承广、绍广敬造”。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23 › 资源库 - 壁画
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以广説□度諸......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495 › 素材库 - 素材
华严经变:北壁西起华严经变,下画屏风一至四为华严诸品。《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689 › 素材库 - 素材
华严经变: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180 › 素材库 - 素材
《十轮经》:前后二译:1、失译者名(今附北凉录)《大方广十轮经》8卷15品;2、玄奘于永徽二年(651)重译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10卷8品。2、译本内容基本相同,而玄奘译本更通顺流畅些,《十轮经》受到三阶教的重视,三阶教的地藏菩萨信仰、末法思想等多取自该经,信行还撰有《十轮依意立名》、《十轮略抄》《开元释教录》卷18)就有《十轮经》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913 › 素材库 - 素材
北方多闻天王与西方广目天王,二身天王头戴花冠,身穿镶金铠甲,腰束战裙,立于莲花上。北方多闻天王一手托金色宝塔,一手执戟;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袋,一手执矛着地,神武雄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666 › 素材库 - 素材
吴江远流:山川平远,由近处的山峦顺江推向远方,山丘渐趋低矮,大河表现的即是故事中的吴松江。帆船行于江中,江对岸可见远山高耸,构图开阔,画面生动。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755 › 素材库 - 素材
□□□□(顺聖之殿)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233 › 素材库 - 素材
湖南送供使:湖南送供使行列,前有使者骑白马,骆驼队上插有牙旗。据宋代《广清凉传》,这是公元947年,五代时的南方楚国派遣到五台山送供的情形。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70 › 素材库 - 素材
中国皇帝送供天使:这是五台山化现图中规模最大的送供队伍,正从南路前行。送供使身穿赭色长袍,在两个随从开道下,骑着白马要过桥。前面是队伍的仪仗,其中一人背着胡床。骆驼队插着象征官府的牙旗,其威赫之势,胜于其他送供使。从使者和随从所戴的展角、朝天幞头等来看,极有可能是五代时的送供行列。这里的“天使”,是至尊皇帝所遣。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遣使至五台山送供者颇多,宋代《广清凉传》记有公元923年(后唐同光元年)遣使持紫衣赐师名、敕书等入山,便是明证。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71 › 素材库 - 素材
北方多闻天王与西方广目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与西方广目天王,二身天王头戴花冠,身穿镶金铠甲,腰束战裙,立于莲花上。北方多闻天王一手托金色宝塔,一手执戟;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袋,一手执矛着地,神武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