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窟建于唐前期的景龙年间(707-710),也即敦煌历史上的初、盛唐之交。此窟为唐代敦煌望族阴氏家族所建的功德窟。晚唐、五代重修部分壁画,清重修塑像。主室为覆斗型顶,窟顶藻井绘团花井心,卷草、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绘千佛(部分被毁);西壁开一平顶敞口龛,龛内现存唐塑清修趺坐佛一身、菩萨画像四身,弟子画像八身,龛外南侧北侧各绘菩萨一身。龛北土台南向面存唐代敦煌望族瓜州刺史阴嗣璋家族的嗣琼、嗣王供养画像及题名。南壁画面中央方框内绘佛说法图。说法图上部绘须弥山,山上有八座殿堂建筑,说法图的东西两侧及下方绘有30多幅以绿色山野为背景,含有人物和建筑的小画面。各画面都有一条或数条长条形榜题,文字不识。说法图下方中央有一方榜题,部分文字可判读。壁面下部剥落严重,壁面右下方绘胡貌形象人物一身。学术界对该壁画面内容的认识也存在争论,有“法华经变说”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本解说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为准。北壁通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画面大体分为三部分,中部的阿弥陀净土、西侧和下部的未生怨、东侧的十六观。东壁通壁绘法华经变观音普门品。东壁门上正中绘释迦在灵鹫山说法场面。南北两侧上部主要绘观音救诸难,下部绘观音三十三现身。门北沿有五代时期抹壁改绘一身比丘洪认供养像。甬道为盝形顶,南北披晚唐绘地藏与十王各五身。南北壁画供养人各二身。前室残,后代重绘。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17 › 资源库 - 洞窟
西壁盝顶帐形龛内清修八臂观音菩萨,结跏趺坐于假山上,手握弓、尺、箭、索等器物,头部残;龛顶中央画团花图案,四披画云头纹、回纹、卷草、联珠纹边饰;龛内西壁两侧画双勾墨竹,南、北壁画菩萨各二身(南壁一身曾遭美国人华尔纳盗劫损坏);龛外南侧上、下画披帽菩萨各一身,龛外北侧上画披帽菩萨一身、下画执瓶菩萨一身,存“甘州史小玉笔”的题记。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03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画面大部表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整体布局利用了横向长方形的壁面,呈现出“中央是佛说法图,上部是须弥山上的天界,佛说法图的左右及下方表描绘细节场景”的“凹”形构图。凹形部分的中央是佛说法图。佛着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从佛的顶上肉髻中放射出几束蛇形光束并向向扩展为扇面状。佛周围侍立闻法弟子 、菩萨和比丘。上部描绘天界建筑和善住天子、帝释天等人物形象及善住夜半惊梦、善住造访帝释、帝释天向在下界说法的世尊救助等情节。凹形部分的西侧画面表现佛陀波利译本中的《序》中前半部分的内容。自上而下描绘佛陀波利从西国来诣五台山、佛陀波利五体投地拜跪祈祷、佛陀波利路遇文殊化现的老人、佛陀波利回到长安入宫献经、皇帝向佛陀波利赐绢三十匹等场景;左侧画面最上端描绘帝释天得佛授陀罗尼经加归天界、得到解脱转世之苦的善住与帝释天回访世尊、世尊摩善住顶授菩提记的场景。其下方描绘象征陀罗尼经的日轮、安置陀罗尼经的宝塔、高幢、高山及礼拜的人们、守护陀罗尼的魔王、天王,撒土诵经使故亡恶人得生天上等场景。凹形部分的下方主要描述善住天子来世将受的地狱、转野兽身之苦的场景。最下方画面残毁严重。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03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画面中央方框内画佛说法图。说法图上部绘须弥山,山上有八座殿堂建筑。说法图的东西两侧及下方绘有30多幅以绿色山野为背景,含有人物和建筑的小画面。各画面都有一条或数条长条形榜题,文字不识。说法图下方中央有一方榜题,部分文字可判读。壁面下部剥落严重。壁面右下方绘胡貌形象人物一身。学术界对该壁画面内容的认识也存在争论,有“法华经变说”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本解说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为准。画面中央方框内画佛说法图中,佛结转法轮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从佛的眉间和顶上肉髻放出光束,还有自上而下有三道光圈环绕佛身。佛的左右及下方绘众菩萨、比丘等,这描绘的是佛为众讲尊胜陀罗尼经时的情景。说法图上部绘须弥山和山上的八座殿堂建筑,表现的是帝释天和善住天子所居之天宫。八座殿堂之间用回廊相连,其间绘树木和一些人物,描绘的是善住惊梦、先后见帝释天的情景。说法图西侧的画面自上而下的描绘出“序”中佛陀波利自西土而来、路遇文殊化现的老人、返西土取经、取经归来、入宫献经、西明寺译经、隐迹于五台山的内容。说法图下部的画面描绘帝释天观善住即将遭受的七返恶道之身的种种情形,以及经中描述的众人闻听、忆念、读诵、书写尊胜陀罗尼经和经咒后的种种获报。说法图东侧的画面自下而上为经文最后描述的阎摩王法王访释尊、四天王请佛、佛讲如何奉持尊胜陀罗尼、佛为善住天子摩顶授记等情景。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17 › 资源库 - 壁画
彌勒下生成佛經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上與大苾芻眾俱爾時大智舍利子法將中最哀愍世間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少諮問願垂聽許佛告舍利子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349 › 素材库 - 素材
城外丘陵:城上门楼高耸,城墙一角被山遮住,城内树木高大,山上花木丛生。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570 › 素材库 - 素材
远山浮云:远山上飘着一片浮云,衬映出远山的空旷。虽然已经因年久而变色,但仍可看出它在画面中的作用,反映了唐代画家比较重视风景中天空云霞的表现。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754 › 素材库 - 素材
山林中的鹿:在山林中,一只鹿昂首眺望,另一只鹿飞奔而来。近处的山峦呈三角形,用黑、白、土红、石青等不同颜色平涂,表现层次关系。山上的树生出柔软的细枝条,树冠呈云朵形,外加色点,富有装饰性。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198 › 素材库 - 素材
佛陀波利二次见文殊:佛陀波利从印度带来佛经后,在山上再次遇上文殊化现的老人。与第一次遇化现老人相比,佛陀波利后面多了一个脚夫,肩负一担经书,可能是他带佛经第二次上五台山,再遇老人的情形。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82 › 素材库 - 素材
贫女庵:文殊化贫女是五台山最动人的显灵故事,但是图中没有画出场面,只画了贫女在山上居住的草庵。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83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