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武周时期。覆斗形殿堂式洞窟。主室窟顶藻井画团花井心,卷草与半团花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画千佛(南披毁一部分)。西壁佛龛除佛像为初唐原作外,弟子、菩萨、力士均为清重修或重塑,龛穹窿顶画重层雕栏,一排菩萨,凭栏俯视人间,其后宇空广阔,有飞天、祥云、天花、梵宫、仙女。南壁为最初学者定为法华经,后来定为《十轮经变》,本叙述以十轮经为准,该经详细宣传了地藏菩萨信仰,可分为四部分:论述地藏、论述十轮、论述末法、论述六度。在布局上,十轮经变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1、画面正中为主体说法会及其周围画面;2、西侧中部,地藏救苦救难;3、西侧上方,地藏变化身(部分内容在东侧上部),地藏有四十四现身;4、东侧,刹利旃陀罗现智相品(其中象王本生在西侧)。北壁阿弥陀经变占了整面墙壁,中央主体部分佛陀说法,两旁众菩萨听法,经变中的建筑形象很特别,水池中建有平台和两侧楼阁,歇山顶的楼阁高二层,深阔都是三间,上下层之间不设腰檐,这种画法只在初唐壁画中才能见到,下层斗拱上挑出朱栏一周,上下层各柱子之间不设门窗墙壁,只在由额上悬挂帘幕,平台地面以花砖铺地,与唐代习俗相同。东壁门上画说法图一铺,两侧趺坐佛说法图各一铺;门南中画立佛一铺、菩萨二身,下五代画男供养人一排(模糊);门北中画十一面观音变一铺,下五代画男供养人一排(模糊)。主室北壁下部和东壁下部绘供养人像,大多漫漶模糊,可辨识着是男供养人像,从残存题记的数字看,五代时重修此窟的功德主要有阴氏,还有张氏、令狐氏、曹氏。甬道盝形顶中央存五代残画宝盖与供桌一部,南、北披五代画垂幔。前室西壁门南画地狱变(一九六五年剥出),门北五代残画下有初唐画;南壁五代画普贤变(残);北壁五代画文殊变(残)。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1 › 资源库 - 洞窟
第五七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初唐创建,晚唐重修,属于中小型洞窟,是方形覆斗顶殿堂式窟。主室窟顶藻井画双龙莲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四周环绕飞天(被熏毁)。四披画千佛(被熏毁)。西壁内外层圆券龛内塑一趺坐佛、二弟子、四菩萨(失一)。内层龛壁画火焰莲花项光、背光,两侧各画一弟子、飞天。外层龛龛顶为火焰莲花龛楣,两侧为飞天各一身;龛西壁两侧画龛柱、思惟菩萨各一身,南北壁各画菩萨一身。龛上画飞天六身,向中间供器相对飞行。龛外北侧上画乘象入胎,下部画菩萨二身;龛外南侧上画夜半逾城,下部画菩萨二身。龛下画供器,两侧画供养菩萨各五身。南壁画千佛,中央为说法图一铺,下初唐画女供养人一排(模糊)。北壁画千佛,中央为说法图一铺,下晚唐画女供养人一排(模糊)。东壁门上画千佛,下初唐画七佛(晚唐修甬道盝顶时被凿毁);门南北上各画千佛,中各画说法图一铺,下被毁。甬道晚唐重修盝形顶,顶中央画药师经变,南北披画释迦牟尼、尸弃、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诸佛共八身。南北壁各画供养比丘二身。前室西壁门上晚唐画弥勒说法图,门两侧晚唐绘天王赴会(模糊):门男南方琉璃天王(模糊)、门北北方毗沙门天王(模糊)。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57 › 资源库 - 洞窟
建于北魏晚-西魏初。单室,平面方形。窟顶正中藻井绘垂莲、火焰、忍冬、莲花纹。四披“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上部为佛教与道教同处的神佛世界。西披中间为阿修罗王,赤身,四目四臂,头顶青天,足立大海,手擎日月,双龙卫护,身后为须弥山和“忉利天宫”。须弥山两侧画雷公、礔电、风神、雨师、朱雀、羽人、乌获及迦楼罗、飞天等,颇有雷电交作、风雨并至之势。东披上部中间画二力士承托摩尼宝珠,左右飞天护持,朱雀和孔雀相对飞翔。北披上部正中的东王公已残,还可见其乘坐的四龙车。南披的西王母头梳高髻,大袖长袍,乘坐三凤车,车上有华盖,车后旌旗飘动。西壁开一圆券形大龛,窟顶覆斗形,殿堂窟。彩塑现存一佛二菩萨,头均重修。主尊为善跏坐佛像,内着斜领僧祗支、交领大袖襦服,外罩对襟红色袈裟,胸前系小结,左手后代重修。两菩萨侍立南北两壁西端,颈饰项圈,上身斜披络腋,下着长裙,足踏莲花。四壁壁画分段布局,上段绕窟一周画天宫伎乐。西壁中段龛内外画飞天、供养菩萨、婆薮仙、鹿头梵志;两侧壁中央相对绘说法图和供养人行列,周围画千佛;下段绘金刚力士。此窟前壁全部坍塌,窟顶东披和北披局部残毁,其他基本完好。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洞窟
第254窟建于北魏。洞窟位于莫高窟崖面中层,是莫高窟最早的中心塔柱式洞窟。洞窟前部为人字披顶,人字披南北两端模仿汉式传统木构建筑形式,承托有木质斗拱。在东西两披上浮塑有数条凸起的椽子,椽间饰以手持莲花、忍冬的天人图案。洞窟后部为平顶,中央有方形中心塔柱,连接窟顶和地面。中心柱四面开龛。东向面开一大龛,内塑交脚弥勒佛像,佛两侧原各有胁侍菩萨二身,现南侧残存一身,北侧存二身。龛内火焰纹头光、身光两侧画供养菩萨,其下分别画婆薮仙和鹿头梵志。龛顶画飞天。龛楣饰莲花化生童子,龙形龛梁,两侧塑束帛柱承托。龛上和两侧影塑供养菩萨大多残损,仅存数身。中心塔柱南北西三面均开上下两龛;南北向面上层为阙形龛,内塑交脚弥勒菩萨像;下层为圆拱形龛,内塑禅定佛像。西向面上层为双树龛,下层为圆拱龛,塑像均为结跏趺坐的禅定佛。龛外还塑有胁侍菩萨。在上层龛两侧均有影塑菩萨,但都已被熏黑。中心柱下部即塔柱四面画有药叉像。南北两壁在前部人字披下各开一阙形龛,内塑交脚弥勒菩萨,洞窟后半部的南北两壁上端各开四个圆拱形龛,内塑佛说法像及禅定像各两身,其中南壁四龛中佛像头部均残,北壁尚有两身保存完好。洞窟四壁最上层绕窟一周画天宫伎乐,中段画大量千佛,千佛旁均以榜题标明佛的名号,共计有千佛一千二百三十五身。南北壁的西侧与中心柱相对的位置各画说法图一铺。西壁中央画白衣佛说法图一铺。洞窟前部南北壁中段绘有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南壁前部阙形龛下绘制了降魔变,紧邻降魔变的西侧,绘本生故事画萨埵舍身饲虎本生。北壁前部阙形龛下绘大幅因缘故事难陀出家因缘,西侧绘尸毗王本生故事。洞窟四壁所绘千佛、说法图和故事画的下方,是一条由方格纹、菱形纹等几何纹样与变形的莲花、缠枝忍冬纹等植物纹样相交而成的一条连续性装饰带,在四壁最下层,即装饰带下方,画有数身药叉像。洞窟东壁门上方,开有一方形明窗。门与窗的南北侧均画千佛。洞窟甬道北壁残存隋代画说法图一铺。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54 › 资源库 - 洞窟
西披的中间绘阿修罗王,四目四臂,立于海水中,上两手分别托日月。阿修罗王脚下是大海,头部上方绘须弥山峰和忉利天宫,天宫门半开半闭。阿修罗王右侧绘雷公、劈电、迦楼罗、羽人、仙人、鸟兽等,左侧绘风伯、雨师、乌获、仙人、飞天,其间绘有仙人、猿猴、朱雀。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49 › 资源库 - 壁画
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绘五铺大型经变。自西向东依次绘有楞伽经变、弥勒经变、阿弥陀经变、法华经变和报恩经变。经变的构图图式均沿袭前期经变画的固定图式,即封闭式、开放式和对称式三种基本形式经变下方前部分东起依次绘女性供养人17身,其中东起第四身供养人题名“施主敕授浔阳郡夫人翟氏一心供养”;后部绘9扇屏风画佛传故事,每扇屏风画表现多个情节。东起第一扇“云童子求师”等、第二扇“云童子受布施”等、第三扇“云童子以鹿皮衣布于地”等、第四扇“燃灯佛授记云童子”等、第五扇“刹帝利为王种”等、第六“仙人滴血出童男童女”等、第七“菩萨入胎”等、第八“摩耶欲回提婆诃城”等、第九“太子树下诞生”等。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61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西起画金刚经变、观无量寿经变各一铺,下屏风画模糊。金刚经变以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居中为主尊,诸菩萨、声闻、天王等围绕在身边。经变的上部绘出流云缭绕,悠远浩渺的山水。左上角绘有说法供养及为人解说金刚经;右上角绘有说法供养及轻贱是福;下部绘有拜塔,歌利王故事。观无量寿经变,中部画观无量寿佛及观音、大势至等诸菩萨坐于中央七宝台上,圣众围绕。台下七宝池水荡漾。前部舞乐,后部有殿堂、楼阁等建筑。虚空亿万菩萨乘云而来,各种天乐不鼓自鸣。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12 › 资源库 - 壁画
东壁北段画清净法身卢舍那佛及四大菩萨(南部残),为三身佛中之报身。密教作菩萨形,双手重叠置于脐下,结跏趺坐,光环重叠,作修持状。人体比例匀称,肌肉丰满,展示出密教佛像的特色。四大菩萨为“地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均座于缠枝莲花上。东侧画药师佛立像一身,着田相袈裟,右手执锡杖,左手持药钵,赤足立莲花上。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2.0025 › 资源库 - 壁画
前部人字披下阙形龛内塑交脚菩萨一身。龛上画坐佛一身,飞天四身。上画天宫伎乐,存八身(熏黑),脊坊、椽坊两端下均有木质斗拱。 龛外两侧画千佛,龛下画难陀出家因缘变一铺。难陀出家因缘是讲:释迦牟尼异母弟名难陀,有妻孙陀利美艳无比。释迦命剃师为难陀剃发,强迫出家。难陀留恋妻子,心怀思念。一日偷跑回家被释迦发现,将他唤回,严加训诫,又领他遍游天宫,观诸天女,复游地狱,见汤镬之刑。难陀悔悟,即一心从佛,成为罗汉。画面以释迦端坐说法为中心,左右对称地表现相同的情节,即“弟子深山坐禅”、“弟子闻法”和“难陀与妻子告别”几个情节。图中佛像右下的比丘即难陀,东西两下角表现难陀与妻子分别时的依恋之情 。此故事画在敦煌仅此一副。 龛下东起画尸毗王本生故事一铺,故事讲:有鹰逐鸽,鸽逃至尸毗王处求保护,鹰向尸毗王索取说,若不还鸽,亦将饿死。尸毗王为了两全齐生,乃割肉赎鸽。鹰求肉与鸽体同重。王身肉将尽,其重犹不如鸽,遂举身坐秤盘内。画面以端坐的尸毗王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主要情节和人物,在同一画面中表现了“鹰飞逐鸽子”、“鸽子向王求救”、“王妃劝阻”、“割肉”、“举身坐称”、“天人赞叹”、和“称鸽”等主要情节。图中以割肉场面居中,尸毗王神情庄严,呈游戏坐姿。画面上方为老鹰逐鸽,右为眷属惊惧哀劝,左为臣民敬仰赞叹,左下一人持称、着胡服。 后部上画天宫伎乐十八身,下方四个圆券形龛内东起分别塑说法佛、禅定佛、说法佛、禅定佛各一身,龛壁画化生童子,依次分别为四身、六身、四身、六身。龛楣画忍冬。各龛之间以忍冬龛梁相联,龛壁画化生童子。尸毗王本生故事画西侧绘制千佛,千佛中央画说法图一铺。 下画边饰一条,边饰下方画药叉二十五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54 › 资源库 - 壁画
前半部人字披下,上部画天宫伎乐,残存四身,中部画说法图一铺(存一角),下毁。 后半部上画天宫伎乐十七身,中画千佛,千佛中央画一阙形塔内立佛一铺。下绘须摩提女因缘(后半部情节4-14):4、周利般特乘五百青牛飞来。5、罗云乘五百蓝孔雀飞来。6、迦匹那乘五百金翅鸟飞来。7、优比迦叶乘五百飞龙飞来。8、须菩提乘五百琉璃山飞来。9、迦旃延乘五百白天鹅飞来。10、离越乘五百虎飞来。11、阿那律乘五百青狮飞来。12、大迦叶乘五百白马飞来。13、大目犍连乘五百六牙白象飞来。14、释迦在众弟子簇拥下出现。图下画边饰一条,下药叉一排。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57 › 资源库 - 壁画
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摩利支天源自印度婆罗门教中豕首人身的日神苏利耶。北宋时期的译本《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中记载摩利支天是观音菩萨部所作的变化相,属于胎藏界体系的观音化身之一,但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以金刚界五方佛体系内的大日如来为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