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创建于盛唐(中唐、宋、元重修),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主室为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主室近方形,窟顶藻井画云头牡丹井心,周围方胜纹、半团花、菱形纹、团花、鳞纹、垂角铃幔帷边饰以朱、青、绿敷色叠韵,色彩浓艳厚重,保存犹新,四披千佛。南壁画千佛中央释迦说法图一铺(1924年被美国人华尔纳盗劫两方)。西壁龛内塑像仅存浮塑背光、一弟子、二菩萨。龛顶弥勒说法中二弟子、四菩萨、二天王依次而立,天王身着锁子甲、髀裈,为说法图中仅见。龛壁化八弟子、二菩萨,菩萨服饰华丽;龛外两侧绘观音。北壁画三联式布局之观无量寿经变,中间是“极乐净土”内容,两侧为“未生怨”、“十六观”,形式与阿弥陀经变相类似,此画着力于突出宝池中莲花花生、祥禽瑞鸟与伎乐之描绘,境界优雅,色彩以青、绿、黑为主,色调清淡,为盛唐同类经变题材之一风格。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0 › 资源库 - 洞窟
北壁画观无量寿经变一铺(部分残)。无量寿佛端坐于中央说法,两侧绘观音、大势至及众菩萨,下有歌舞伎乐。西侧未生怨,存“囚禁父王”、“母后探视”等情节;东侧存宝池观等十六观场景。经变下部盛唐绘女供养人六身、男供养人五身,西夏绘女供养人四身(上部残),底层剥出盛唐画一坐佛。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94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绘千佛,千佛中央绘阿弥陀经变一铺,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两侧分别绘有头戴化佛冠的观音菩萨和头戴宝瓶冠的大势至菩萨。图中上部两侧各绘有三身持节飞天乘云而下,空中天乐不鼓自鸣。下部绘有七宝水池,在七宝池中有六身供养菩萨,或跪或坐于莲花上。莲池中有化生童子形象。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2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西起画金刚经变、观无量寿经变各一铺,下屏风画模糊。金刚经变以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居中为主尊,诸菩萨、声闻、天王等围绕在身边。经变的上部绘出流云缭绕,悠远浩渺的山水。左上角绘有说法供养及为人解说金刚经;右上角绘有说法供养及轻贱是福;下部绘有拜塔,歌利王故事。观无量寿经变,中部画观无量寿佛及观音、大势至等诸菩萨坐于中央七宝台上,圣众围绕。台下七宝池水荡漾。前部舞乐,后部有殿堂、楼阁等建筑。虚空亿万菩萨乘云而来,各种天乐不鼓自鸣。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12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画观无量寿经变一铺,壁面上层绘有十方佛赴会,一佛二菩萨,头顶华盖,坐于祥云之中,与南壁一样,琵琶、箜篌、排箫、古琴腰鼓、阮咸等各种乐器乘着飘带飞行。 经变正中上方有三座大殿,大殿殿顶两侧是两身飞天,动势都朝着大殿。 三殿前后排列,均为单层,单檐庑殿顶,两侧各置单层配殿,配殿左右又各置二层楼阁,单檐歇山式顶,以廊庑与中部后殿相接,廊庑转角处,于庑顶置角楼,两角楼外侧绘出缭绕的蓝绿色云海,苍茫延伸至地平线,两身小飞天从廊殿顶处升起,恰巧与后面的云海相映成趣。 画面殿堂与角楼的檐下椽飞斗栱用仰视角度现出斗拱,结构严密,两侧的配殿用俯视角度,显示出层次、结构上的井然有序,人物用正投影。 无量寿佛座前有胡跪供养菩萨,以花朵、香炉虔诚供养,飘带环绕,描绘流畅生动。 三殿前有大平台,画无量佛、二胁侍及诸菩萨;中间有三座小平台,左右平台为由十六身乐伎组成两组乐队,中间平台二乐伎对舞; 三平台前面另有三座小平台,中间平台画白鶴、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共命鸟,左右平台置化佛与诸菩萨。 全部建筑架在宝池中,池中有莲花、化生、鸳鸯,平台之间及平台与殿堂之间均以斜道与小桥相连,宝池的水纹、漩涡用线粗细有变化,颇有碧波荡漾的质感,是最宝贵的唐代建筑资料。 西侧未生怨、东侧十六观。 北壁西起画观世音菩萨三身;下宋画女供养人一排,底层盛唐画供养人(模糊)。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72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西起画阿弥陀经变、弥勒经变各一铺。两幅壁画均剥落严重,尤以弥勒经变为甚,已难辨认。 阿弥陀经变中,七宝池保存尚好。七宝池呈圆拱形,池中有迦陵频伽正在演奏琵琶,两侧绘有共命鸟和孔雀。 下存女供养人像十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07 › 资源库 - 壁画
这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成的西方极乐世界图,是莫高窟最早,场面最大的净土变。变相大结构分为三段:下段为地面,中段为水国,上段为天空。中段为七宝池平台楼阁为主题,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为中心,圣众围绕其周围。下段为地面,七宝栏楯,楼阁相对,金沙铺地,琉璃合成。中部为舞乐场面,乐工奏乐歌伎起舞,天人自三面围观,一派歌舞升平景象。上段为蓝天,云挚楼阁,幡蓋耸立,天乐不鼓自鸣,天女虚空散花,整个画面形成海阔天空、幽深高原的境界,这就是幻想中的神灵居住的极乐世界。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20 › 资源库 - 壁画
远山落日:在“日想观”中,韦提希夫人跪在方形毯上作思考状。远处是夕阳下的景色,宝池中升起祥云。山峦表现的概括、单纯,青绿色的渲染使画面明朗纯净。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611 › 素材库 - 素材
立佛居中,两侧各二菩萨,立于宝池中的莲花台上。佛光上方为饰兽头和双凤的华盖,两侧各二身飞天,上面的一对是穿大袖长袍的中原式飞天,下面的一对,半裸,披巾长裙,手捧莲蕾或作散花状,双脚倒垂头上,属西域式飞天。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179 › 素材库 - 素材
净土寺院:药师经变中的净土寺院,画幅巨大。寺院的前廊上有三门、钟楼、经藏等一列七座楼,内院中轴线上有二层大佛殿,殿的造型是一座佛塔,殿前是宝池和露台,殿两侧及后面是一片建築羣,有楼阁、回廊,重重叠叠高低错落,及其壮观。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189 › 素材库 - 素材
宝池莲花座阿弥陀佛说法图
阿弥陀佛坐宝池莲花座上说法,胁侍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金冠黑发,项圈、臂钏、手镯、戒指等皆以金饰。弟子虔诚立于佛陀左右。宝池微起涟漪,莲花绽放,菩提树青翠繁茂,飞天起舞散花。此图已具有净土变所表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