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〇窟位于莫高窟南区北侧上层,建于隋代晚期,五代、清重修。主室为覆斗顶殿堂式窟,平面呈方形。窟顶为莲花缠枝花卉藻井,四披铺垂角联珠纹帷幔,下饰以环形联珠纹和镶边,四披画千佛。西壁开一双层龛。龛内主尊为倚坐菩萨,左右塑二弟子(已失)、四菩萨(清修)。内层龛顶绘飞天十二身,飞天姿态各异,上下翻飞。龛内化佛火焰背光两侧各画菩萨九身,下分画婆薮仙与鹿头梵志。外层龛顶画火焰莲花龛楣,并以联珠纹装饰带将整个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绘摩尼宝珠火焰纹,下层绘一身坐姿菩萨,两侧绘缠枝莲花。龛顶画飞天六身,龛壁两侧画龙首龛梁、莲花龛柱。龛外南北两侧壁画分上、中、下三段,上段画天宫栏墙,中段画坐佛各七铺,下段分别画男、女供养人及侍从。四壁上部均绘飞天,飞天下有天宫栏墙建筑。南壁上画伎乐飞天十身、坐佛十五铺;中画头戴化佛冠、手执杨柳枝的倚坐观音说法图一铺,两侧画趺坐佛十八铺;下隋画穿高腰裙衫的女供养人二十六身,其下五代画供养人九身。北壁上画天宫栏墙、飞天十身、坐佛十五铺;中画头戴化佛冠的菩萨说法图,两侧画趺坐佛十八铺;下隋画供养人四十七身,其下五代画男供养人二十八身。东壁最上部画一佛、二菩萨趺坐佛说法图十七铺,东壁门上沿隋画七佛一铺,门南北各画趺坐佛八铺,下为供养牛、马车、车夫及五代画男供养人数身。全窟大小说法图总计一百一十六铺,是莫高窟画说法图最多的洞窟。说法图中的坐佛,有说法相、禅定相、给与愿印相、施无畏相等法相,并且佛头顶上的菩提树叶和华盖也都各不相同。甬道顶五代画地藏与十王厅,中有“道明和尚”题记,南北壁各为五代画普贤变、文殊变,下存女供养人,多已模糊。前室壁画皆为五代所绘。其中西壁门两侧画毗沙门天王赴会图,门南上画不空绢索观音变一铺,中画报恩经变一铺;门北中存阿弥陀经变大部。南北壁残存五代绘弟子、菩萨及供养人像,多已模糊。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90 › 资源库 - 洞窟
湖光泛舟:第323窟南北两壁佛教史壁画中,绘有大大小小的木板船和帆船十多只,划桨、摇橹、张帆、拉纤等各类驱动方式都有。本窟的帆船和小木板船图像都是敦煌壁画中最早出现的。小木板船的出现是造船史上的飞跃,殷商甲骨文中已有记载。此图中间部分是一大船,是早年被人粘取盗走。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739 › 素材库 - 素材
团花纹藻井:方井内的团花桃形瓣、圆叶、卷云纹组成,四周绘以大小桃形纹间隔装饰。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979 › 素材库 - 素材
壁画中是一组正在表演的乐舞,这组乐舞中共有十四人乐伎和两个舞伎,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这组乐舞中把乐伎画得比较大,而把舞伎却画的很小.一般情况下,乐伎和舞伎的比例是相等的,从视觉效果上没有大小之分,只有个别情况下,把舞伎有意地画大一些,突出主要表演者的形象,而把乐伎画大舞伎画小的情况却是极为少见的,也可以说仅此一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坐在左边的乐伎所演奏的乐器有羯鼓,横笛,排箫,笙等;坐在右边的乐伎所表演的乐器有鸡篓鼓,鼗鼓,都昙鼓,竖箜篌,琵琶,排箫,竖笛等.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866 › 素材库 - 素材
此图为演奏方响的飞天伎乐局部特写,方响画的比较写实,大小相似的长方形铁板,分两排悬挂于木架上,乐伎以小锤敲击.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683 › 素材库 - 素材
全部数据已加载完成,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