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单层砖石塔:法华经变中表现起塔供养,塔下为砖砌方形素平塔基,有散水一周。正面台阶直对塔龛,龛内供有佛像。塔身圆形,簷边装饰山花蕉叶,塔顶的覆钵上竖塔刹相轮。现在圆塔不多见,但在华北地区有很多相似的方塔遗存。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697 › 素材库 - 素材
阿弥陀经变:经变亦称西方净土变,敦煌佛教经变画之一,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据《阿弥陀经》绘制而成,阿弥陀经变没有任何小故事,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如何“极乐”,因而在壁画中艺术家之想像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43 › 素材库 - 素材
在猎户家中,正中坐着主人,著绿色翻领小袖大褶衣,蹬长靿靴。左侧臂上架一鹰的猎人,著褐色小袖大褶衣,蹬靴,二人均戴软脚幞头,应是典型的西北地区猎户的装束。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917 › 素材库 - 素材
荜篥是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乐器,在敦煌壁画书中始见于北魏,中期以后经常出现,在乐队中局前沿领奏地位。图中乐伎双手握荜篥吹奏,手指似在按音,高高低低,十分形象。荜篥哨嘴清晰可见。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885 › 素材库 - 素材
法华经变中以羊车、鹿车、牛车喻佛法之三乘(谓引导教化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途经)。这是其中的牛车,车篷似为两层,上层如盖,装饰帷幔,下层车篷伸出,与唐代牛车相似,其特点是车轮特别大,适宜于戈壁沙漠中运行。从华丽的装饰看来,应是古代上层社会使用的交通工具。这种大轱辘牛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的西北地区农村中还能还能见到,但已无车篷装饰。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81 › 素材库 - 素材
阿弥陀经变:北壁画铺,下五代画男 供养人(模糊)阿弥陀经变亦称西方净土变,敦煌佛教经变画之一,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据《阿弥陀经》绘制而成,阿弥陀经变没有任何小故事,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如何“极乐”,因而在壁画中艺术家之想像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950 › 素材库 - 素材
阿弥陀经变:亦称西方净土变,敦煌佛教经变画之一,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据《阿弥陀经》绘制而成,阿弥陀经变没有任何小故事,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如何“极乐”,因而在壁画中艺术家之想像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8902 › 素材库 - 素材
禅僧内著赭色僧祗支,外披蓝缘间色条纹袈裟,坐在胡床上结跏入定。胡床来自中亚地区,魏晋以后逐渐传入中原。胡床和筌蹄是改变中原习俗,为汉装带来深刻变革的重要生活用具。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797 › 素材库 - 素材
西夏踏碓:农夫头裹布巾,穿交领短衫裤,着麻鞋,手扶架杠,正用一只脚踏动杆板舂米。踏碓使用了能自由活动的轴木,当人踏动杆板时,轴木随着横板灵活转动,从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舂米效率。这种舂米器械同中原地区的完全一样。石臼旁放置簸箕等用具。图的左上部有盘盛着的瓜果,它是瓜州的特产。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603 › 素材库 - 素材
民居院落:法华经变中画一大院落,外有夯土围墙,正面有鸟头门,门内小院之后才是院墙及院门,门内庭院开阔,上房三间,两侧偏房各三间。这种外有夯土高墙的住宅形式,在西北地区一直沿用到近代。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884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