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于十世纪中期所建的功德窟,宋代重修部分壁画。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覆斗形殿堂窟,窟中央有二层台式中心方坛。在敦煌文献中,又被称为“文殊堂”。主室窟顶绘巨大的华盖式藻井,中心为五莲团龙鹦鹉。四披中心绘说法图,周围满绘千佛。窟顶四角各有一圆拱形凹壁,内分绘四大天王。即,顶东南角绘东方提头赖吒天王(大部毁),西南角绘南方毗琉璃天王,西北角绘西方毗楼博叉天王,东北角绘北方毗沙门天王。南壁、北壁和东壁上部总共绘有11铺大乘经变,下部绘佛传故事画和供养人形象。其中,西壁上部通壁绘长达13米、高3.6米的大幅《五台山图》,南壁和北壁上部各绘五铺经变画。在南、西、北三壁的下方又绘有三十三扇连屏式佛传故事画,共有128个画面,全画总长28、7米,幅画画并附文字榜题128则。在东壁、南壁、北壁还保存了数十个曹氏家族女供养人图像和题记。中心佛坛上塑像俱毁,仅背屏上留有四处狮子蹄痕,背屏上还遗留狮子尾巴的残迹。佛坛狮足两侧各有两圆形座痕,狮足迹两侧和前方各有二较小座痕,上层坛上两侧的前方,各有两像痕。东壁上部绘维摩诘经变一铺,下部绘供养人形象。盝形顶甬道,顶中央画六联环团花图案,南、北披画缨络垂幔。甬道南、北壁现存有元代所绘炽盛光佛、诸星图、十二天宫以及助缘僧、尼等形象,道并有西夏文和汉文对照的供养人题记。甬道东部顶南侧为63窟,东部顶北侧为62窟,此二窟为隋代修建,在凿建第61窟时受到破坏。现在甬道东端抬头可见此二窟。元代在此窟前室及窟前曾建皇庆寺,后西宁王速来蛮于1351年重修。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61 › 资源库 - 洞窟
莫高窟第103窟(C284P054),建于盛唐,清代重修,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主室窟顶藻井绘团花井心,周围绘联珠、半团花、鳞纹、垂角幔帷边饰。窟顶四披绘千佛。西壁平顶敞口龛内存唐塑清修趺坐佛一身、清代重塑弟子二身和清代修补重绘菩萨二身。龛顶大部分毁坏。龛外南、北侧各绘菩萨一身。龛外南北两侧各有一土台土台上存清塑菩萨各一身。主室东壁绘维摩诘经变一铺。画面以“品字形”排列,窟门上方为“佛国品”的内容,门南侧维摩诘,下权方便品。门北文殊菩萨和各国各族前来闻法的国王大臣等。下部壁画模糊。北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两侧分绘未生怨、十六观。下部残毁。南壁绘法华经变一铺,东侧妙庄严王本事品、西侧化城喻品,下部残毁。前室西壁门北存部分天王像,南壁为第105窟,北壁为第104窟。甬道南壁画地藏菩萨一身,北壁画毗沙门天王一身,局部模糊。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03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建于唐前期的景龙年间(707-710),也即敦煌历史上的初、盛唐之交。此窟为唐代敦煌望族阴氏家族所建的功德窟。晚唐、五代重修部分壁画,清重修塑像。主室为覆斗型顶,窟顶藻井绘团花井心,卷草、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绘千佛(部分被毁);西壁开一平顶敞口龛,龛内现存唐塑清修趺坐佛一身、菩萨画像四身,弟子画像八身,龛外南侧北侧各绘菩萨一身。龛北土台南向面存唐代敦煌望族瓜州刺史阴嗣璋家族的嗣琼、嗣王供养画像及题名。南壁画面中央方框内绘佛说法图。说法图上部绘须弥山,山上有八座殿堂建筑,说法图的东西两侧及下方绘有30多幅以绿色山野为背景,含有人物和建筑的小画面。各画面都有一条或数条长条形榜题,文字不识。说法图下方中央有一方榜题,部分文字可判读。壁面下部剥落严重,壁面右下方绘胡貌形象人物一身。学术界对该壁画面内容的认识也存在争论,有“法华经变说”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本解说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为准。北壁通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画面大体分为三部分,中部的阿弥陀净土、西侧和下部的未生怨、东侧的十六观。东壁通壁绘法华经变观音普门品。东壁门上正中绘释迦在灵鹫山说法场面。南北两侧上部主要绘观音救诸难,下部绘观音三十三现身。门北沿有五代时期抹壁改绘一身比丘洪认供养像。甬道为盝形顶,南北披晚唐绘地藏与十王各五身。南北壁画供养人各二身。前室残,后代重绘。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17 › 资源库 - 洞窟
此窟始建于西魏,后经北周、隋、初唐、回鹘、清代时期重修。洞窟的平面呈方形,有中心塔柱,前部为人字坡顶(已塌毁),后部为平棋顶。窟室中央为方形中心柱,龛内外的塑像多为清代重修,龛内北壁残存化佛菩萨火焰纹背光,两侧各画弟子一身。龛外两侧分别为唐代画的日月及云中坐佛,下底层存西魏残画。龛楣图案尤其有特色,它不同于北魏常见的火焰纹图案,而是保存完整的弥勒上生经变,是西魏时期的原作,与莫高窟西魏时期的第288窟龛楣莲花供养化生图案风格相近。弥勒上生经变这一题材在敦煌石窟龛楣画中并不多见。画面中,弥勒着菩萨装,交脚而坐,身旁站立二听法菩萨,周围还有十身飞天环绕飞舞,散花奏乐,一派恬静的佛国仙境。在画面左侧,还有一身人物做手足倒立的动作,画工大胆用色,把人物形体涂染出来,整个画面看上去十分夸张诙谐。敦煌石窟中同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以土红色为底色,而这一幅则是在大面积深绿色的底子上作画,亦为少见。在西侧墙壁留下来的一组朱墨白描伎乐飞天线描图最为传神。飞天手持琵琶、箜篌等乐器,身形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把飞天的轻盈、飘逸完全体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出画师绘画技艺的高超,这幅作品也是西千佛洞的代表作。北壁为鹘画涅槃图,画面中佛的形体较大,右胁而卧,着田相袈裟,周围有众多举哀弟子,脚部周围有几身世俗人的形象。画面以土红色为主色调,佛的面部五官间用石绿勾勒。此窟南壁东侧绘有初唐说法图,这幅画面内容简洁,但无论构图、设色、人物造型堪称佳作。神态端庄、目光慈祥的佛陀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身边二胁侍菩萨婀娜窈窕,着装华贵艳丽,从画工着色晕染手法,我们似可以看到菩萨着装的质感。说法图下方绘供养人像。在这幅作品右上角留有“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朱墨题记,也为断代提供了参考。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3.0009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建于唐代,甬道宋代重绘。洞窟窟形为覆斗型,西壁开龛。主室窟顶藻井画四云头团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画千佛,中央趺坐佛各一身。西壁盝顶帐形龛内唐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马蹄形佛床,壸门六个,各画伎乐。龛顶中央画棋格团花,西披画九身坐佛、两侧各一菩萨,南、北披各画六身坐佛、两侧各画一菩萨,东披十二身坐佛、两侧各画一化生。龛内西壁上画垂幔,下屏风二扇,画剃度等故事;南壁上画垂幔,下屏风二扇,画九龙灌浴等故事;北壁上垂幔,下屏风二扇,画三会等故事。屏风画内容为弥勒经变。龛沿画海石榴卷草边饰。龛上画帐顶图案,两侧飞天各一身。龛外两侧存两座土台,台上原有塑像,已失,龛下画文殊、普贤、五台山等。龛外南侧画普贤变一铺。龛外北侧画文殊变一铺。南壁西起画金刚经变,观无量寿经变各一铺,下屏风画模糊。北壁西起画报恩经变(两上角论议品,西下角亲近品,东下角序品)、药师经变各一铺,下屏风画模糊。东壁门上画降魔变、门南弥勒经变、门北画观音经变各一铺(残)。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12 › 资源库 - 洞窟
西壁开一平顶敞口龛,龛顶中部绘释迦说法图一铺,南侧毁,北侧存释迦为四众说法、释迦回迦比罗卫城、罗睺罗出家、弟子为佛洗足的情景。龛内西壁浮塑背光,佛两侧一共绘弟子四身、项光二个。南、北壁各绘菩萨二身、弟子二身、项光二个。龛沿内侧绘菱形纹,外侧绘小团花边饰。西壁下部绘供器和供养人。龛外南侧画大势至菩萨一身,北侧画观音菩萨一身。龛外南北两侧各筑有一土台土台紧靠西壁与南北两壁,土台上无塑像,北侧土台南向面、南侧土台北向面各绘供养人数身。北侧土台南向面存唐代敦煌望族瓜州刺史阴嗣璋家族嗣琼、嗣王供养画像及题名。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17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通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画面大体分为三部分,中部的阿弥陀净土、西侧和下部的未生怨、东侧十六观。壁面中部为阿弥陀佛净土,居中绘主尊阿弥陀佛,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左右各有胁侍菩萨两身。两侧平台上绘以观音或大势至为首的菩萨群像。阿弥陀佛的上部绘宏伟的大型建筑群,中间是前、后佛殿。后佛殿两侧有回廊环绕,并自成一小院,前佛殿院中两边各有四座建筑,其中西侧的一座为钟台,东侧的一座为经台。壁面的西侧上部绘佛在灵鹫山说法,并放眉间相光现十方诸佛的场面,这一场面占去了西侧未生怨的一些壁面,未生怨因而向阿弥陀净土下方延伸,并与东侧十六观画面相联接。西侧未生怨自上而下,从东到西,描绘阿阇世王子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国王、韦提希夫人璎珞盛果浆身藏米面探望国王、佛陀从入宫说法等场景。东侧十六观自上而下描绘韦提希夫人观日、观楼台、观水等场景。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17 › 资源库 - 壁画
主室西壁开双层龛,内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塑像共七身。西壁内层龛顶绘飞天十身,龛内浮塑佛身,两侧各绘弟子二身,弟子像下南侧绘鹿头梵志、北侧绘婆薮仙(被后代用土红涂去)。南壁绘二弟子、一化生。北壁绘二弟子。外层龛中央绘一佛施禅定印,二弟子像,畏兽等。龛南壁绘佛传故事夜半逾城,北壁绘乘象入胎。龛沿内层为葡萄蔓草、菱格花卉纹边饰。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2 › 资源库 - 壁画
东壁壁画分上下段两部分,上段绘大型维摩诘经变一铺。画面以“品字形”排列,门上方绘佛国品,维摩诘与文殊菩萨分别位于门两侧。北侧画面以维摩诘为中心,维摩居方丈,方丈后方众菩萨前来听法,方丈下方是各国各族王子均来问疾。画面右中部是见阿 佛品中的情节。画面左下方是方便品中的情节。门南侧绘文殊问病,画面以文殊菩萨为中心,文殊坐宝台,中国帝王大臣、各族首领前来探望。东壁下段绘供养人画像。南侧起第一个着回鹘装的供养人是曹议金的夫人,榜题是“故母北方大回鹘国圣天的子敕授秦国天公主陇西李……”。第二个着回鹘装的是嫁给甘州回鹘可汗为夫人的曹元忠的姐姐,榜题为“甘州圣天可汗天公主一心供养”。第三位头戴凤冠的是嫁给于阗国王曹元忠的姐姐,榜题为“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一心供养”。第四位是曹议金夫人,曹元忠的生母,广平宋氏。榜题为“故慈母敕授广平郡君太夫人宋氏一心供养”。后面的几位均是曹元忠的姐姐辈的人物。这四位供养人的排列,体现了曹氏家族对甘州回鹘、于阗国采取了联姻、礼让、尊敬的礼仪态度。北侧南起第一至第七身供养人均为宋代重绘。第一至第三身为比丘尼,仅第三身榜题较完整,题为:“故姨安国寺法律尼临坛大德沙门性真供养”第四至第六身也相同题称“外甥甘州圣天可汗的子天公主”,可见这些比丘尼原来都是曹氏家族的成员。第七身供养人头戴凤冠,饰步摇,服饰华丽,榜题为“大朝大于阗国天册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为新/授太传曹延禄姬供养。”北侧后面几身供养人像为曹元忠时代的原作。榜题分别为:“故伯母武威郡夫人阴氏一心供养”、“故母钜鹿郡君夫人索氏一心供养”等。这时提到的阴氏、索氏、慕容氏等都是敦煌一带的世家望族,反映了曹氏家族对外联姻,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61 › 资源库 - 壁画
主室西壁上绘五台山图一铺,下绘屏风画佛传故事15扇。五台山图长13米、高3.6米,画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主要描绘各种菩萨赴会和日、月诸天、罗汉、天龙等各种各样的灵异瑞现,中部描绘五台山的五座台顶及其间的几十座寺院、佛塔等圣迹,下部详细描绘了从山西太原到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方圆五百里地的山川道路及道路上参礼五台山的人物等等。图中共有榜题195条,其中有关灵异瑞现的46条,寺院(包括兰若、庵等)85条,塔15条,有关地名的32条,送供人、游台道人之类12条,其它的5条。下部的屏风画佛传故事15扇,从南向北第一扇“击鼓报喜”、“九龙灌浴”、第二扇“阿私陀仙占相”、第三扇“七日丧母”、第四扇“姨母养育”、第五扇“八岁就学”、第六至七扇“向师忍天学艺”、 第八扇“游观农务”、第九扇“树下思惟”、“造三时殿”、第十至十二扇“角技议婚”、第十三扇“太子结婚”、第十四扇“后宫娱乐”、第十五扇“出游四门”、“决意出家”。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61 › 资源库 - 壁画
金五台现
金五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