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窟始建于西魏,后经北周、隋、初唐、回鹘、清代时期重修。洞窟的平面呈方形,有中心塔柱,前部为人字坡顶(已塌毁),后部为平棋顶。窟室中央为方形中心柱,龛内外的塑像多为清代重修,龛内北壁残存化佛菩萨火焰纹背光,两侧各画弟子一身。龛外两侧分别为唐代画的日月及云中坐佛,下底层存西魏残画。龛楣图案尤其有特色,它不同于北魏常见的火焰纹图案,而是保存完整的弥勒上生经变,是西魏时期的原作,与莫高窟西魏时期的第288窟龛楣莲花供养化生图案风格相近。弥勒上生经变这一题材在敦煌石窟龛楣画中并不多见。画面中,弥勒着菩萨装,交脚而坐,身旁站立二听法菩萨,周围还有十身飞天环绕飞舞,散花奏乐,一派恬静的佛国仙境。在画面左侧,还有一身人物做手足倒立的动作,画工大胆用色,把人物形体涂染出来,整个画面看上去十分夸张诙谐。敦煌石窟中同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以土红色为底色,而这一幅则是在大面积深绿色的底子上作画,亦为少见。在西侧墙壁留下来的一组朱墨白描伎乐飞天线描图最为传神。飞天手持琵琶、箜篌等乐器,身形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把飞天的轻盈、飘逸完全体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出画师绘画技艺的高超,这幅作品也是西千佛洞的代表作。北壁为鹘画涅槃图,画面中佛的形体较大,右胁而卧,着田相袈裟,周围有众多举哀弟子,脚部周围有几身世俗人的形象。画面以土红色为主色调,佛的面部五官间用石绿勾勒。此窟南壁东侧绘有初唐说法图,这幅画面内容简洁,但无论构图、设色、人物造型堪称佳作。神态端庄、目光慈祥的佛陀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身边二胁侍菩萨婀娜窈窕,着装华贵艳丽,从画工着色晕染手法,我们似可以看到菩萨着装的质感。说法图下方绘供养人像。在这幅作品右上角留有“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朱墨题记,也为断代提供了参考。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3.0009 › 资源库 - 洞窟
前部人字披下阙形龛内塑交脚菩萨一身。龛上画坐佛一身,飞天四身。上画天宫伎乐,存八身(熏黑),脊坊、椽坊两端下均有木质斗拱。 龛外两侧画千佛,龛下画难陀出家因缘变一铺。难陀出家因缘是讲:释迦牟尼异母弟名难陀,有妻孙陀利美艳无比。释迦命剃师为难陀剃发,强迫出家。难陀留恋妻子,心怀思念。一日偷跑回家被释迦发现,将他唤回,严加训诫,又领他遍游天宫,观诸天女,复游地狱,见汤镬之刑。难陀悔悟,即一心从佛,成为罗汉。画面以释迦端坐说法为中心,左右对称地表现相同的情节,即“弟子深山坐禅”、“弟子闻法”和“难陀与妻子告别”几个情节。图中佛像右下的比丘即难陀,东西两下角表现难陀与妻子分别时的依恋之情 。此故事画在敦煌仅此一副。 龛下东起画尸毗王本生故事一铺,故事讲:有鹰逐鸽,鸽逃至尸毗王处求保护,鹰向尸毗王索取说,若不还鸽,亦将饿死。尸毗王为了两全齐生,乃割肉赎鸽。鹰求肉与鸽体同重。王身肉将尽,其重犹不如鸽,遂举身坐秤盘内。画面以端坐的尸毗王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主要情节和人物,在同一画面中表现了“鹰飞逐鸽子”、“鸽子向王求救”、“王妃劝阻”、“割肉”、“举身坐称”、“天人赞叹”、和“称鸽”等主要情节。图中以割肉场面居中,尸毗王神情庄严,呈游戏坐姿。画面上方为老鹰逐鸽,右为眷属惊惧哀劝,左为臣民敬仰赞叹,左下一人持称、着胡服。 后部上画天宫伎乐十八身,下方四个圆券形龛内东起分别塑说法佛、禅定佛、说法佛、禅定佛各一身,龛壁画化生童子,依次分别为四身、六身、四身、六身。龛楣画忍冬。各龛之间以忍冬龛梁相联,龛壁画化生童子。尸毗王本生故事画西侧绘制千佛,千佛中央画说法图一铺。 下画边饰一条,边饰下方画药叉二十五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54 › 资源库 - 壁画
难陀出家缘全图:此画与同窟的“萨埵太子本生”和“尸毗王本生”两画的风格一致,构图形式亦同,似应为同一画师或流派相同的画家所绘。图中以释迦像为中心,左右下端绘难陀与孙陀利难于割舍的款款深情,与画面两侧的深山苦修的禅僧恰成对比,又与释迦两旁的戒师、金刚的苦苦威逼形成难解的矛盾。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598 › 素材库 - 素材
天人持莲纹人字坡:人字坡繪天人持莲花供养,莲枝用同一种颜色平塗,不加修饰,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纹样简洁、朴实,具有汉代纹饰的风韵。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198 › 素材库 - 素材
维摩诘经变中帝王前的八位仪卫武士之一,头戴进贤冠,白巾抹额,身穿浅绯色大袖衫,下著白练裙,大袖衫上罩裲襠甲,脚穿麻鞋,手握班剑,体魄魁梧,横眉瞪眼,龇牙咧嘴,气势咄咄逼人。这种武士形象在历代同一题材中未曾出现,其服饰仿唐制,仅头上额巾非红色,脚上所穿非靴。此画线描熟练,运笔爽利。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995 › 素材库 - 素材
寺庙为阙形建筑,屋脊上立覆钵塔,塔顶上悬彩幡,翻卷飞舞。阙内悬帐幔,佛立于莲花上,着通肩袈裟,双手当胸结印说法,胁侍菩萨侍立两旁,表现释迦教化说法的场面。此说法图画在阙形寺庙内,形式不同一般。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837 › 素材库 - 素材
天人持莲纹人字坡:窟顶人字坡前后面均有泥塑的椽,椽塗红色地,繪金红纹和星云纹。椽间塗白地,繪天人持莲花供养。同一纹样,色彩相间交错,绘制工整,是人字坡图案的代表作之一。现存色彩是后世烟熏所致。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199 › 素材库 - 素材
莲花纹边饰:花形如同一片莲瓣,纹样由内卷云纹与圆叶纹组合而成,中有五瓣莲花,作一整二半排列连续,呈现流线动势。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096 › 素材库 - 素材
二舞伎均举巾而舞,舞姿动态完全一致,欲用一正面,一背面的处理,使画面既富有变化,又能使观者清晰地看到舞者同一舞姿的正面与背面,使人感到舞者正急步环行。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328 › 素材库 - 素材
大殿斗栱:大殿三间,各柱头均为六铺作出双杪斗栱,跳头上施令栱,并有批竹昂耍头,令栱之上有梁头伸出与撩簷枋相交。两次间于阑额上各用一组驼峰小斗作補间铺作,当心间特别宽大,用了三组補间铺作,于额枋上施斗子驼峰,柱头枋上再出一跳。此图与南壁是同一窟的两幅经变画,斗栱的形式、做法却各不相同,反映了斗栱技术的成熟。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693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