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画佛传一铺。南侧画五十一面千手观音一铺,北侧画十一面千手观音一铺。汉密五十一面观音立像,头顶五十一头像累叠如塔,千手自观音背后伸出,如圆光辐射,每手有一眼,手上分托锻铁、酿酒、踏碓、耕作、舟船、寺塔、乐器及龙、麒麟等事物共四十余种,为敦煌石窟中所仅有。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2.0003 › 资源库 - 壁画
西壁开一双层龛,龛内主尊为倚坐菩萨,左右塑二弟子(已失)、四菩萨(清修)。龛内化佛火焰背光两侧各画菩萨九身,下部佛座两侧画婆薮仙与鹿头梵志。内层龛顶背光火焰两侧各画飞天六身,飞天姿态各异,上下翻飞。外层龛顶画莲花火焰龛楣及六飞天。龛楣中央画一佛坐莲台上,盘茎莲花向左右伸展,盘茎条理清晰,花叶用色有青、土红、赭石、褐以及变色形成的黑色相间分布,又作叠晕。内层龛口外两侧各画龙首龛梁、莲花龛柱、供养童子、化生。外层龛口内两侧各画菩萨四身。外层龛口外沿画条形联珠纹。 龛外南北侧壁画分上、中、下三段,上段画天宫栏墙,中段画坐佛各七铺,下段分别画男、女供养人及侍从。龛下五代画供器、两侧五代各画一供养菩萨以及男女供养人数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90 › 资源库 - 壁画
这是楞伽经变中的杂技。低矮的幃帐内伸出一竿,竿头置一圆轮,两个身穿圆领短衫、短裤的童子叠立在圆轮上表演。幃帐前铺地毯,六人组成的乐队,演奏着横笛、拍板、曲项琵琶、苼、排箫、竖笛,他们头戴展脚幞头,身穿各色圆领长袍,腰间系带,有坐、有站、有正面、有侧面、有背面。琵琶、苼和排箫仅露出很少一部分。构图上采用有露有藏的手法,线描利落。我国小儿竿技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张祜《大酺乐二首》中就有“小儿一伎头绝”之句,五代壁画再现了儿童杂技。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80 › 素材库 - 素材
三重楼阁式砖石塔:砖石建造的三重楼阁式塔,下有砖砌台基,上绕朱欄。每层塔身有圆券龛,叠澀出簷,上用山花蕉叶及朱欄围绕。塔顶在山花蕉叶之上有两重覆钵,塔刹由五重相轮与两重宝盖组成,有链系于第三层两旁的山花蕉叶上。整座塔造型挺拔,一旁有墨书“释迦真身塔”。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92 › 素材库 - 素材
塔院:塔院形式来自西域,所以城墙有平台式的城门,转角亦有平台式墩台。院内有砖石造单层四门方塔一座,叠澀出簷的边上装饰山花蕉叶,顶上有覆钵与塔刹。塔的造型与山东历城神通寺隋代的四门塔颇为相似。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888 › 素材库 - 素材
佛龛中的塑像是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一身已毁)。中间塑释迦牟尼佛,着通肩袈裟,内着僧祗衣,头上有螺髻,双目正视前方,面部的表情威严庄重,面型长圆,嘴角微微上翘,带有若有若无的微笑,袈裟的衣纹转折自然,更加趋于写实。衣纹的褶皱襞很浅,与隋代塑像衣纹的生硬,类似石雕手法有明显的区别。体现出袈裟的质感,反映了艺术家逐渐追求写实化。佛的两侧塑的是弟子像,迦叶身披袈裟,双手叠放在一起,端严直立,目光有神,塑造出一个资历高深、精研佛法、令人敬仰的高僧大德形象。阿难塑造的是一个年轻僧人,神情沉静、面相丰圆。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792 › 素材库 - 素材
配殿与钟楼:寺院的一角,配殿内有床,床上置莲台。回廊上建六角钟楼,钟的纹饰清晰可见。屋面布筒板瓦,正脊、斜脊都是叠瓦而成。正脊两端有鸱尾,上绘连珠纹,背有双鳍。五代以前的壁画中,鸱尾通作此式。界画墨色清晰如新,是吐蕃时期的代表作。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431 › 素材库 - 素材
窣堵波:高耸的覆钵式塔身上,正面有圆劵门,覆钵上有忍冬花纹装饰,叠澀的平头上有比例高大的塔刹。塔的整体比例于中亚佛塔相近。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8140 › 素材库 - 素材
藻井下沿边饰:上部为重层瓣片,两色叠饰,下为三角垂帐,比较宽松,帷帐饰环形连珠纹镶边。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8823 › 素材库 - 素材
藻井下沿边饰:上部为重层瓣片,两色叠饰,下为三角垂帐,比较宽松,帷帐饰环形连珠纹镶边。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8824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