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于十世纪中期所建的功德窟,宋代重修部分壁画。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覆斗形殿堂窟,窟中央有二层台式中心方坛。在敦煌文献中,又被称为“文殊堂”。主室窟顶绘巨大的华盖式藻井,中心为五莲团龙鹦鹉。四披中心绘说法图,周围满绘千佛。窟顶四角各有一圆拱形凹壁,内分绘四大天王。即,顶东南角绘东方提头赖吒天王(大部毁),西南角绘南方毗琉璃天王,西北角绘西方毗楼博叉天王,东北角绘北方毗沙门天王。南壁、北壁和东壁上部总共绘有11铺大乘经变,下部绘佛传故事画和供养人形象。其中,西壁上部通壁绘长达13米、高3.6米的大幅《五台山图》,南壁和北壁上部各绘五铺经变画。在南、西、北三壁的下方又绘有三十三扇连屏式佛传故事画,共有128个画面,全画总长28、7米,幅画画并附文字榜题128则。在东壁、南壁、北壁还保存了数十个曹氏家族女供养人图像和题记。中心佛坛上塑像俱毁,仅背屏上留有四处狮子蹄痕,背屏上还遗留狮子尾巴的残迹。佛坛狮足两侧各有两圆形座痕,狮足迹两侧和前方各有二较小座痕,上层坛上两侧的前方,各有两像痕。东壁上部绘维摩诘经变一铺,下部绘供养人形象。盝形顶甬道,顶中央画六联环团花图案,南、北披画缨络垂幔。甬道南、北壁现存有元代所绘炽盛光佛、诸星图、十二天宫以及助缘僧、尼等形象,道并有西夏文和汉文对照的供养人题记。甬道东部顶南侧为63窟,东部顶北侧为62窟,此二窟为隋代修建,在凿建第61窟时受到破坏。现在甬道东端抬头可见此二窟。元代在此窟前室及窟前曾建皇庆寺,后西宁王速来蛮于1351年重修。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61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建于隋代初期,五代,清重修。洞窟由前室、甬道和主室三部分构成。主室为中心柱窟窟,平面呈方形,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顶。窟顶后部中央与中心柱须弥山倒塔连接。主室窟顶前部人字披东披以上下两横幅形式展现了法华经变普门品(救诸苦难);西披画法华经变观音普门品(三十三现身)。每披均以上下两段“之”字形横幅长卷的形式表现。后部平顶中央作方井,方井内塔顶四周画圆形垂幔,四角画禅定佛各一身(东北角毁),周围画千佛。中心塔柱作须弥山状,上部为圆形七级倒塔,上六级原有影塑千佛,最下一层塑仰莲及莲茎四龙环绕,下部作方形两层台座,承接倒塔,台座上层四面各开一龛。东向面圆券形龛内清代塑一佛、二弟子形象,龛外两侧各塑一菩萨(清代重修),下部台座座身画供养比丘、比丘尼、男女供养人、狮子等图案;南向面圆券形龛内塑一佛、二弟子塑像,画二化生,龛外两侧各塑一身菩萨,均为清代重修,其中东侧一身菩萨像已毁;西向面圆券形龛内为清代彩塑一佛、残存一弟子,龛内绘画二身化生形象,龛外侧彩塑两身菩萨像,仅存南侧一身(清修),台座座身为隋代画男女供养人、药叉等;北向面圆券形龛内彩塑残存一佛一弟子,龛外两侧彩塑残存二菩萨,均为清代重修。本窟中心柱四面龛龛粱上的龙首造型,明显继承了北朝风格,其基本形式受汉代建筑中楼檐、屋脊龙饰的影响。主室西壁画天宫伎乐十身、栏墙、垂幔;中部画千佛,下部画男供养人,壁画最下部为山石林泉人物画;南壁上部画天宫伎乐十二身、栏墙、垂幔,中部画千佛,中央为经行佛一铺,下部画比丘、男供养人;北壁上部画天宫伎乐十四身、栏墙、垂幔,中部画千佛,千佛中央绘释迦、多宝佛说法图一铺,说法图下部为男供养人、侍从、比丘等;东壁上部画天宫伎乐十身、栏墙、垂幔,门上、门南、门北均画千佛,千佛下部画男女供养人、车马、车夫、马夫等。主室西、南、北、东四壁下部与地面那相接处均绘有山石林泉。洞窟甬道顶部为五代时期绘制的说法图一铺。甬道南壁为五代画如意轮观音经变一铺,下部画供养比丘,男供养人共六身。甬道北壁为五代画不空罥索观音变一铺,下部画比丘与供养人画像,都已模糊。前室顶部四披为五代画趺坐佛七身。前室西壁门上方有五代时期愿文榜题一方,两侧各有一身供养菩萨;门南画一菩萨一夜叉;门北画弥勒经变一铺,下部绘供养人一排(已模糊)。前室南北两壁各画五代天王一铺,北壁天王被清代穿凿洞窟毁去一部分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03 › 资源库 - 洞窟
前室西壁门上方有五代时期愿文榜题一方,两侧各有一身供养菩萨;门南画一菩萨一夜叉;门北画弥勒经变一铺,下部绘供养人一排(已模糊)。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03 › 资源库 - 壁画
东起第九扇:1.善觉长者迎女摩耶。2.摩耶于岚毗尼园以右手攀波罗叉树。3.摩耶生太子.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67 › 素材库 - 素材
尸毗王本生全图:画面中尸毗王位于中心为主体,各情节及人物在四周,与同窟的萨埵太子本生故事画同是一画多情节的构图方式。在一图之内,把尸毗王本生故事的各细节,完整地表达出来,尸毗王的右上方是鹰追鸽,右下角是割肉和称肉,天秤两端盘内盛尸毗王及鸽。画内妃子及劳度叉等人物,可以烘托全面的气氛。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127 › 素材库 - 素材
释提恒因并且眷屬与勒叉天王共来會座聼微妙音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061 › 素材库 - 素材
楞伽经变:《楞伽经》全名《楞伽阿跋多耀宝经》或(入楞伽经》,梵文原本形成于古印度笈多王朝時期(公元4~6世纪)·属于中期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于公元5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先后共有四种译本流行1北凉昙无乘译《楞伽经》四卷已佚2南朝刘宋元嘉二年(公元443年)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今存3北魏延昌二年(公元513年)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經》十卷今存4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宝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七卷今存“楞伽”,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46 › 素材库 - 素材
尔时莲华城雪山南面有一……百弟子围绕供水中有一……彼众中为上首端正聪明一闻便领一时……和上品德术智已尽今欲还家和尚心恋童子不欲……盖革履金叉木金瓶金钵上下……白彼梵志作如是言我于此处……即便辞师而去时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20 › 素材库 - 素材
大乗入楞伽經羅婆王勸請品弟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大海濵摩羅邪山頂楞伽城中與大比丘衆及菩薩衆俱其諸菩薩摩訶悉已通遠自在三昧神通諸力随衆生心現種種形方便調伏一切諸佛平灌其頂皆從種種諸佛國土而来此會大慧菩薩摩訶薩為其上首於中説偈而贊佛曰 心自性法蔵無我離見垢證智之所知 願佛為宣説善法集為身證智常安樂變化自在者願入楞伽城 過去佛菩薩皆曾住此城此請藥叉一心願聴法 世尊於七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27 › 素材库 - 素材
南无得叉迦佛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058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