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创建于盛唐,中唐、五代重修,清重修塑像。主室为覆斗形顶。窟顶藻井莲花井心,西披画弥勒经变,南披画观音普门品,北披画阿弥陀经变,东披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西壁开一盝形顶帐形龛,内清塑佛1铺7身。本窟东、南、北三壁壁面采用北壁—东壁—南壁的叙事顺序,全部表现《法华经变》诸情节。甬道为平顶,顶存五代画降魔变部分。甬道南壁存五代画不知名密教经变中的日天,余全被毁。前室顶残存五代画千佛部分,西壁门上存五代画垂幔、趺坐佛(有西夏文划刻题记1条),门南存天王像局部(大部模糊)。前室窟门上原存五代画垂幔及飞天、天王各1身,现已全部被覆盖。南壁为第24窟,坐南朝北。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23 › 资源库 - 洞窟
西魏是鲜卑族政权。图中国王与信士优婆塞,正对坐交谈。两人均戴笼冠,宽袍大袖随意而舒展,曲领内衣。国王手执麈尾,坐在方褥之上,后有侍从持华盖和羽扇。从服饰到用具不仅完全汉化,而且有南朝魏晋风度,反映北朝上层社会的典型装束倾向。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334 › 素材库 - 素材
婆罗门舍身:婆罗门攀缘树干,从树上跳下,悬于半空。帝释举双手承接婆罗门。图中婆罗门虽去披帛衣巾,只穿短裤,但仍戴笼冠,是何原因,颇值得考究,或以此暗示婆罗门虽修行求法仍有高贵的种姓地位。又,图中婆罗门悬于半空正往下坠,但却不在帝释伸手相援的空间,而是在另一侧,这种手法,给人以进一步思考的艺术空间。帝释则是一派南朝风流洒脱的名士风度。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374 › 素材库 - 素材
贵妇梳单丸髻和双丸髻,上襦中垂襳褵,披巾搭在肩上,下著各色间裙,是贵族妇女的常服。衣纹飘逸。体态修长,具有南朝风度。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593 › 素材库 - 素材
楞伽经变:《楞伽经》全名《楞伽阿跋多耀宝经》或(入楞伽经》,梵文原本形成于古印度笈多王朝時期(公元4~6世纪)·属于中期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于公元5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先后共有四种译本流行1北凉昙无乘译《楞伽经》四卷已佚2南朝刘宋元嘉二年(公元443年)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今存3北魏延昌二年(公元513年)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經》十卷今存4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宝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七卷今存“楞伽”,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46 › 素材库 - 素材
少女向清信士哭诉:图中清信士宽袍大袖坐屋内,少女在屋外哭诉沙弥自杀缘由,神情激动,但较第257窟画中少女文静,衣饰也为南朝的汉式大袖长袍。整个艺术风格与北魏第257窟的西域式迥然不同。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380 › 素材库 - 素材
无量寿佛着对襟大袍,结跏趺坐,手作施无畏印和与愿印,垂目含笑,榜题“无量寿佛”。左右胁侍菩萨四身,榜题分别是无尽意、文殊、观世音、大势至。弟子四身,持鲜花供养,榜题分别是阿难、迦叶、舍利佛、目连。人物造型全然是南朝秀骨清像的风格。这是敦煌已知最早的一幅无量寿佛说法图。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788 › 素材库 - 素材
正在说法的释迦,身著僧祗支,衣纹飘逸,应是用细薄的织物缝制的。他所坐的铺有草褥的筌蹄式坐具,原本来自北方胡族,以后又成为南朝士大夫阶层和玄学之士讲究魏晋风度的时尚坐具。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338 › 素材库 - 素材
供养菩萨头戴三珠宝冠,两鬓作燕尾状,长披巾兼作袿衣之饰,垂襳髾,衣裳下部缀髾饰。一菩萨宽袖,穿笏头履;一菩萨直袖,穿高墙履。其服饰色彩艳丽,应来源于当时北朝贵族妇女的装束,与南朝妇女的飞襳垂髾式华服相比,其风格显得更加简约明快。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793 › 素材库 - 素材
全部数据已加载完成,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