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851-862)间,是晚唐河西释门都僧统洪<imgsrc="//cdn.e-dunhuang.com/images/bian.jpg"/>的影堂。此窟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坐北朝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王圆箓)所发现,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绢画、刺绣、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故此又被称为“藏经洞”。洞窟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顶,窟顶及四披无壁画内容。北壁前设一长方形禅床式低坛,禅床上端坐一身高僧像,即洪<imgsrc="//cdn.e-dunhuang.com/images/bian.jpg"/>像。西壁嵌有大中五年(公元851)洪<imgsrc="//cdn.e-dunhuang.com/images/bian.jpg"/>告身碑。北壁晚唐画双树。西侧树下画近侍女一身(执丈、持巾),树间挂布囊;东侧树下画比丘尼一身(持纨扇),树间挂一水壶。东壁、南壁均无壁画内容。无甬道,无前室。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17 › 资源库 - 洞窟
此图为经变乐队乐伎特写。该乐队中有两件拍板,颜色一深一浅,均五块长条形板片。图中是浅色一件。五块板片,上圆下方,下稍宽,上用绳连紧,乐伎双手持两边外一块板片下部,对击发音。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437 › 素材库 - 素材
从唐代开始出现的经变画,根据佛经绘有规模不等的不鼓自鸣乐队,所绘制乐器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图中阿弥陀经变上部的天空中,天乐自鸣,共有十四种三十六件乐器,是敦煌壁画所绘乐器最多的一幅。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951 › 素材库 - 素材
环宝盖伎乐飞天:藻井四周垂幔,表示华盖。淡蓝色天空上白云浮动,伎乐飞天为头梳双髻,身着长裙的少女,每人演奏一件乐器,演奏姿态准确,画工精细,是可贵的音乐史料。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675 › 素材库 - 素材
环宝盖伎乐飞天:藻井四周垂幔,表示华盖。淡蓝色天空上白云浮动,伎乐飞天为头梳双髻,身着长裙的少女,每人演奏一件乐器,演奏姿态准确,画工精细,是可贵的音乐史料。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685 › 素材库 - 素材
铺在地上有三件红、黑色上褶,圆领、窄袖、对襟,有缘色直缘边,西魏时期下摆的三角形装饰消失。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343 › 素材库 - 素材
鸱吻:画在酒肆上的脊饰,正脊的两端有兽头相对,张嘴含脊,尾部上翘,有双鳍,谓之鸱吻。这种大型瓦件,起源很早,壁画中在初盛唐之前没有兽头,仅有用连珠纹装饰的双鳍,称鸱尾。大致在晚唐时期,逐渐变为鸱吻。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986 › 素材库 - 素材
全部数据已加载完成,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