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窟没有具体的建窟年代,学者推论建于初唐。分前后两室,前室残,人字披顶;主室(后室)平面呈方形,覆斗形顶。此窟以佛教史迹画为主要题材,塑像经五代、西夏、清重修。窟顶藻井画团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四披各画千佛。西壁开一平顶敞口方形龛,龛中塑像为清代重塑,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像,南北两侧塑弟子和菩萨像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顶画菩提宝盖、二飞天。龛壁浮塑山峦影壁(清修)与龛外南北壁画中山水相连。壁画以青绿山水为景,合理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为盛唐山水画家李思训一派之风格(已变色)。龛上画化佛、云气。龛下西夏画趺坐佛,底层有五代、初唐残画。龛外南北两侧画圭纹边饰。南壁上部画千佛,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2.东晋扬都金像出渚;3.隋文帝迎昙延法师入朝,下部画菩萨七身。北壁上部画千佛,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2.释迦浣衣池与晒衣石;3.佛图澄之神异事迹;4.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5.康僧会感应故事,下部画菩萨七身。东壁门上画千佛,门下五代画不动佛、弥勒菩萨等十一身;门南画佛教戒律画,下西夏画趺坐佛四身;门北画佛教戒律画,下西夏画趺坐佛三身,画面以组图形式表现僧人守戒所发种种誓愿,系依据北凉昙无谶译《大盘涅槃经》、南宋宋慧观等译《大盘涅槃经》绘制,部分被美国华尔纳于1924年盗走。甬道顶西夏绘团花图案,南北壁绘供养菩萨各三身。前室西披西夏画团花图案三幅(已毁)。西壁门南西夏画普贤变;门北西夏画文殊变(模糊)。底层有五代画千佛、初唐残画。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的小窟,南侧为324窟,存西夏残画。北侧为325窟,存西夏画说法图部分。此窟南北壁画佛陀胜迹和佛教史迹画,与东壁两侧的戒律画都占据了本窟最显著的位置,毫无疑问是本窟壁画中的主要题材。这些壁画题材在国内诸石窟的雕刻和壁画中均不多见,莫高窟壁画中所绘也极为罕见。佛教史迹画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3 › 资源库 - 洞窟
前半部人字披下,上部画天宫伎乐,残存四身,中部画说法图一铺(存一角),下毁。 后半部上画天宫伎乐十七身,中画千佛,千佛中央画一阙形塔内立佛一铺。下绘须摩提女因缘(后半部情节4-14):4、周利般特乘五百青牛飞来。5、罗云乘五百蓝孔雀飞来。6、迦匹那乘五百金翅鸟飞来。7、优比迦叶乘五百飞龙飞来。8、须菩提乘五百琉璃山飞来。9、迦旃延乘五百白天鹅飞来。10、离越乘五百虎飞来。11、阿那律乘五百青狮飞来。12、大迦叶乘五百白马飞来。13、大目犍连乘五百六牙白象飞来。14、释迦在众弟子簇拥下出现。图下画边饰一条,下药叉一排。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57 › 资源库 - 壁画
东壁门上画净土变一铺; 门南上画地藏观音等四菩萨,中普贤变,下模糊; 门北上画药师等四菩萨,中文殊变,下宋画女供养人一排(模糊)。 盛唐后期,文殊、普贤分列壁面两侧的形式已经出现,此窟文殊、普贤侍从眷属左右簇拥,构图渐趋复杂。文殊变的上部,以山水为背景,此山背景应是五台山风光。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72 › 资源库 - 壁画
答腊鼓之名来自于印度,唐代燕乐中列为编制,在敦煌壁画中出现频繁.从图中看,答腊鼓呈扁平圆桶状,鼓面略大于鼓身,中间无细腰,两片鼓面亦由绳索连缀紧绷.鼓身有花纹,造型精美.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956 › 素材库 - 素材
大殿斗栱:大殿翼角的转角及補间铺作各一组,转角铺作作双杪双下昂,即是从柱头铺作上,栌斗口内向前挑出两跳华栱,从华栱跳头上出两跳下昂,第二跳昂头上出令栱及替木承簷檩。令栱中心出批竹昂形的耍头,是斗栱出现耍头最早的例子。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283 › 素材库 - 素材
图中不鼓自鸣有方响,鸡篓鼓,鼗鼓,后两种乐器在经变画乐队中常同时出现.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337 › 素材库 - 素材
法华经变:妙法莲华经变简称法华经变,敦煌佛教经变画之一,指依据《妙法莲华经》绘制而成的大型佛画,此经有三个译本:西晋竺法护初译,名《正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再译,名《妙法莲华经》;隋阇那笈多三译,名《添品妙法莲华经》莫高窟共有法华经变34铺,不包括单独出现的“见宝塔品”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即观音经变)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497 › 素材库 - 素材
湖光泛舟:第323窟南北两壁佛教史壁画中,绘有大大小小的木板船和帆船十多只,划桨、摇橹、张帆、拉纤等各类驱动方式都有。本窟的帆船和小木板船图像都是敦煌壁画中最早出现的。小木板船的出现是造船史上的飞跃,殷商甲骨文中已有记载。此图中间部分是一大船,是早年被人粘取盗走。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739 › 素材库 - 素材
二层楼:此弥勒经变中的建築全部以楼的形式出现,共画有四座二层楼。据研究,古代“多层房屋最下层是平坐的,称为阁;最下层是殿屋的,称为楼”。初唐经变中楼、阁形象分明,毫不混淆。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869 › 素材库 - 素材
荜篥是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乐器,在敦煌壁画书中始见于北魏,中期以后经常出现,在乐队中局前沿领奏地位。图中乐伎双手握荜篥吹奏,手指似在按音,高高低低,十分形象。荜篥哨嘴清晰可见。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885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