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于十世纪中期所建的功德窟,宋代重修部分壁画。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覆斗形殿堂窟,窟中央有二层台式中心方坛。在敦煌文献中,又被称为“文殊堂”。主室窟顶绘巨大的华盖式藻井,中心为五莲团龙鹦鹉。四披中心绘说法图,周围满绘千佛。窟顶四角各有一圆拱形凹壁,内分绘四大天王。即,顶东南角绘东方提头赖吒天王(大部毁),西南角绘南方毗琉璃天王,西北角绘西方毗楼博叉天王,东北角绘北方毗沙门天王。南壁、北壁和东壁上部总共绘有11铺大乘经变,下部绘佛传故事画和供养人形象。其中,西壁上部通壁绘长达13米、高3.6米的大幅《五台山图》,南壁和北壁上部各绘五铺经变画。在南、西、北三壁的下方又绘有三十三扇连屏式佛传故事画,共有128个画面,全画总长28、7米,幅画画并附文字榜题128则。在东壁、南壁、北壁还保存了数十个曹氏家族女供养人图像和题记。中心佛坛上塑像俱毁,仅背屏上留有四处狮子蹄痕,背屏上还遗留狮子尾巴的残迹。佛坛狮足两侧各有两圆形座痕,狮足迹两侧和前方各有二较小座痕,上层坛上两侧的前方,各有两像痕。东壁上部绘维摩诘经变一铺,下部绘供养人形象。盝形顶甬道,顶中央画六联环团花图案,南、北披画缨络垂幔。甬道南、北壁现存有元代所绘炽盛光佛、诸星图、十二天宫以及助缘僧、尼等形象,道并有西夏文和汉文对照的供养人题记。甬道东部顶南侧为63窟,东部顶北侧为62窟,此二窟为隋代修建,在凿建第61窟时受到破坏。现在甬道东端抬头可见此二窟。元代在此窟前室及窟前曾建皇庆寺,后西宁王速来蛮于1351年重修。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61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主室北壁发愿文中存有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五年(539年记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主室为覆斗顶形窟,平面为方形。窟室中央现存一元代所建的方形坛台,南壁和北壁对称地各开凿4个小禅室。部分禅室内或门口还残留有元代所修小塔的部分塔身。窟顶中心方井画华盖式藻井。四披绘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有摩尼宝珠、力士、飞天、雷公、乌获畏兽、伏羲、女娲等。四披下部一周绘有36身禅僧于山间、草庐中坐禅。山林间绘有各种野兽及捕猎场景。西壁中央凿一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主龛内为倚坐说法佛,小龛内各一身戴风帽禅僧塑像。龛外壁面上部画诸天外道形象,有日天、月天、诸星辰、摩醯首罗天、毗瑟纽天、鸠摩罗天、毗那夜迦天及供养菩萨等,下部画四天王、婆薮仙等,最下部龛沿画忍冬纹边饰南壁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通壁绘11身持乐器的伎乐飞天;中段通壁绘《五百强盗因缘》故事画,末尾处绘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下段开四个小禅室,禅室间壁面自东向西绘有《化跋提长者姊缘》、《度恶牛缘》、《沙弥守戒自杀缘》和《婆罗门施身闻偈》故事画。其表现形式,或长卷连环画,或单幅画。故事画下方绘金刚力士。北壁分上、下二段。上段通壁绘有七铺说法图,每铺下方均有发愿文和男、女供养人。其中西起第二铺和第七铺说法图发愿文题留纪年还可读识。下段亦开有4个小禅室,与南壁小禅室相对应。东壁门上方绘有三身坐佛,门南、北侧各绘大型佛说法图一铺。甬道顶层残存中唐所绘趺坐菩萨一铺,南壁中唐画不空绢索观音经变一铺,北壁中唐画如意轮观音经变一铺。前室平面横长方形,窟顶为一面斜坡形,存宋画残痕。前室西壁门上开一小窟(敦编第286窟),门南残存宋代供养人像,底层可见中唐画,最底层为西魏壁画。门北为第287窟,存宋画男供养人像。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85 › 资源库 - 洞窟
建于初唐,五代、清重修。主室为覆斗形顶。藻井为莲花飞天井心。中心绘莲花组成的大团花,花心呈五色法轮状。周沿各层绘云纹忍冬、花卉、三角、垂幔,四披各绘伎乐天3身,环绕藻井,同向飞行。下绘千佛。西壁开一斜顶敞口龛,龛内塑趺坐佛一身、弟子二身、菩萨四身,除佛像的身躯、衣饰及金刚座为初唐原作,其余为晚清重塑或妆修。龛外南北两侧上部绘千佛,下部绘莲花童子各二身。西壁下部绘供案、供器和供养菩萨6身,多已模糊。南壁上部绘阿弥陀经变一铺,画面中楼阁亭台被绿水环绕分隔,各建筑之间用各种桥梁连接。画面中央绘阿弥陀佛,两侧的平台上绘以观音或大势至为首的菩萨群像。佛的下部平台上绘众菩萨弟子及乐舞供养。水池内绘有迦陵频伽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南壁下部五代绘比丘尼3身、女供养人23身。北壁上部绘弥勒经变一铺(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2方)。画面分为两部分,上部中间为《弥勒上生经》中所描绘的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说法的情景。其余画面描绘的是《弥勒下生经》中弥勒降世后的龙华三会的情景。兜率天宫说法场面的下方为龙华三会之初会,左右两侧为二会和三会。北壁下部五代绘男供养人17身。东壁门上绘说法图四铺;门南上部绘说法图一铺、中部绘男女供养人各一身,下部绘供养牛车与供养人一排;门北上绘说法图一铺,下部绘供养马群与男供养人一排。甬道盝形顶,顶中央五代绘故事画,南北披五代绘趺坐佛各五身,南壁五代绘供养比丘三身,北壁五代绘男供养人一身。前室顶西披五代绘不空绢索、千手千眼、如意轮三铺观音变,均残。前室西壁门上存五代愿文题榜,两侧五代绘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画面模糊,门南北五代绘八龙王礼佛图各一铺,画面模糊,前室南北壁各存弟子与菩萨残画痕迹。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9 › 资源库 - 洞窟
第五七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初唐创建,晚唐重修,属于中小型洞窟,是方形覆斗顶殿堂式窟。主室窟顶藻井画双龙莲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四周环绕飞天(被熏毁)。四披画千佛(被熏毁)。西壁内外层圆券龛内塑一趺坐佛、二弟子、四菩萨(失一)。内层龛壁画火焰莲花项光、背光,两侧各画一弟子、飞天。外层龛龛顶为火焰莲花龛楣,两侧为飞天各一身;龛西壁两侧画龛柱、思惟菩萨各一身,南北壁各画菩萨一身。龛上画飞天六身,向中间供器相对飞行。龛外北侧上画乘象入胎,下部画菩萨二身;龛外南侧上画夜半逾城,下部画菩萨二身。龛下画供器,两侧画供养菩萨各五身。南壁画千佛,中央为说法图一铺,下初唐画女供养人一排(模糊)。北壁画千佛,中央为说法图一铺,下晚唐画女供养人一排(模糊)。东壁门上画千佛,下初唐画七佛(晚唐修甬道盝顶时被凿毁);门南北上各画千佛,中各画说法图一铺,下被毁。甬道晚唐重修盝形顶,顶中央画药师经变,南北披画释迦牟尼、尸弃、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诸佛共八身。南北壁各画供养比丘二身。前室西壁门上晚唐画弥勒说法图,门两侧晚唐绘天王赴会(模糊):门男南方琉璃天王(模糊)、门北北方毗沙门天王(模糊)。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57 › 资源库 - 洞窟
西壁绘有西方净土变,画面正中阿弥陀佛端坐于佛座上,后有殿堂宝盖,前有阙楼对峙;两侧大树参天,树下各有四人跪坐于地,各持箫、笙、筝、腰鼓、铣、埙、阮等乐器鸣乐演奏,中间有两身伎乐天轻舒长袖,应弦起舞,再前有一面大型建鼓,两侧各有一人和乐击鼓,天空中还有数身凌空舞动的飞天。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4.0127 › 资源库 - 壁画
上画千佛,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2.释迦浣衣池与晒衣石;3.佛图澄之神异事迹;4.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5.康僧会感应故事,下部画菩萨七身。 北壁西侧上部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共由4组画面组成,呈“凹”字型排列,每个画面旁均有清晰榜题,表现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1、在画面的右上角有一殿堂,内有两个站立的佛像,殿堂正面额匾上有“甘泉宫”三字,下方画帝王、臣属持香炉或笏拜谒。2、皇帝骑在马上,左右臣属八人,一人手持曲柄华盖。张骞持笏跪拜辞别,后有从者持节牵马。3、张骞行进在途中。4、远处有一城郭,二和尚立于门外,城内有佛塔。此幅出使图中,张骞一行乘骑半藏山后,表现了山重水复的效果,体现出张骞等人的艰辛,情节、环境相互映衬。 北壁中上部偏西侧画佛陀洗衣池和晒衣石圣迹故事。1、释迦摩尼右手提袈裟立于水边。2、有天女从天空飘飘而降,准备替佛陀清洗袈裟。3、方石旁有一个不信佛教的外道婆罗门,赤裸上身,光着脚,跳踩和弄污方石。4、石上有乌云,云中雷神正击鼓鸣雷。5、方石的右下角再画婆罗门被雷电击毙。6、方石的另一侧有两位天女正在洗石。 北壁中上部偏东侧画高僧佛图澄的故事,以上中下三组画面表现佛图澄的神异事迹,上画佛图澄立于七层塔前,合十向人们解说塔檐的风铃声音有异,指出这是不详之兆,预言石虎和石韬将要火并。中间画一帝王,上有华盖,坐在胡床上与臣属观看僧人施法,这个场面是佛图澄为石虎说法时,幽州四城门起火,佛图澄使神力用酒灭火的情景。左下画一僧人赤裸上身,坐在水池边,正在洗肠的情景,据《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记载,澄左乳旁有一孔,有时肠从中出,或以絮塞孔。夜欲读书,辄拔絮,则一室洞明,又斋日辄至水边,“引肠洗之,还复内中”。 北壁佛图澄故事右下角画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阿育王是公元三世纪中印度摩揭陀国国王,笃信佛教,大造佛塔。画面画一帝王率臣属礼拜六塔,下跪者是阿育王,由于该塔是外道之塔,受不起信佛教的阿育王一拜而倒塌。 北壁东侧上部画康僧会故事。康僧会是三国时代的高僧,主要在江南弘扬佛法,在佛教南传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故事由四组画面表现:1、画康僧会坐鼓帆小舟,顺风而行下江南来到东吴。2、最下面画一帝王向僧人跪拜合十,表示孙皓下跪迎接穿袈裟的康僧会。3、中间画一大帐,账内莲座上舍利放光芒,账外帝王与僧人作谈论状。表示吴人本不信佛教,吴王孙权召康僧会问佛有何灵验,康僧会遂以神力获舍利,光明四射,吴王乃信,立建初寺。4、画一寺院,院外僧人观看并有人运送木料,当为建初寺修造的情景。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3 › 资源库 - 壁画
北壁上部通壁绘有七铺说法图。其中,除了西起第一铺为二佛共处一铺、共有一对胁侍菩萨外,其余六铺皆为一佛二菩萨的组合。西起第一铺说法图在七铺中所占壁面最大,其它六铺所占面积面积基本相等,且衔接紧密。每铺说法图下都绘有供养人行列和发愿文题榜,其中现四铺发愿文仍基本可读。男供养人既有戴笼冠、着大袖襦者,又有戴毡帽着裤褶、脑后垂小辫者;女供养人即有着袿衣、蔽膝者,也有着间色长裙者。西起第二、第五、第七铺说法图下部的发愿文题记保存较完整。依发愿文可知,西起第二铺和西起第三铺分别为过去七佛中的“迦叶佛”和“拘那含牟尼佛”、西起第七铺为“无量寿佛”;男供养人出自阴氏、滑氏,女供养人出自丁氏、史氏、何氏等家族。下方开4禅室。在每一个禅室门上部皆画忍冬禽鸟纹的龛楣图案,下部画药叉。禅间壁面上绘千佛,下绘金刚力士。禅室口还残留有元代加修小塔部分塔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85 › 资源库 - 壁画
西壁开一斜顶敞口龛,龛内塑趺坐佛一身、弟子二身、菩萨四身,除佛像的身躯、衣饰及金刚座为初唐原作,其余为晚清重塑或妆修。龛顶上部绘飞天数身,南北侧各绘佛传故事中情节,南侧绘的夜半逾城、北侧绘乘象胎。还穿插绘有雷公、风伯、羽人、乘龙仙人、化生等。龛壁绘化佛火焰佛光,佛两侧各画弟子四身及人非人、飞天、化生等,佛座两侧各绘外道形象一身。龛外南北两侧上部绘千佛,下部绘莲花童子各二身。西壁下部绘供案、供器和供养菩萨6身,多已模糊。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9 › 资源库 - 壁画
或皈佛法心恭敬常親近常修諸善行來生我法中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350 › 素材库 - 素材
桃形瓣莲花纹藻井:方并内绘重瓣莲花,外层莲瓣特別大,呈桃形;內层莲瓣为卷云纹,再附以小叶。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928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