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盛唐。覆斗形殿堂式洞窟。主室窟顶画团花井心,周围圆形网幔,四角各一飞天,四披画千佛。西壁开一平顶敞口龛,龛内塑一善跏坐佛及二弟子四菩萨,均为清代重修。其中二菩萨为半跏趺坐,余为立像,背光两侧画六弟子,龛顶画菩提宝盖,龛外两侧塑二天王,龛外南、北侧龛沿处画二天女。南、北壁画巨型观无量寿经变各一铺,北壁画面人物、建筑之布局及空处理更为悦目。南北两壁的观无量寿经变,与初唐经变画比较,人物的组合,建筑的布局,以及透视关系的处理,都已有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透视的画法,中部大殿是建筑主体,画成仰视,显得高大;两侧配殿,画成俯视,利于表现其广阔;后部楼阁,则取平视,显得深远,从而使视点大致集中在中轴线偏上的部位,略有焦点透视的效果,使人感到真实亲切,遂使图中殿堂、楼阁、错落有致,形成一个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东壁门上画净土变一铺;门南上画地藏观音等四菩萨,中普贤变,下模糊;门北上画药师等四菩萨,中文殊变,下宋画女供养人一排(模糊),其中背景山水云霞缥缈,一气呵成波澜起伏之水纹,反映出此期线描、晕染相结合运用于山水画之成就。甬道盝形顶中央画团花图案,南、北披宋画垂幔,南壁宋画供养菩萨三身(模糊),中部为第173窟窟门;北壁宋画供养菩萨四身,存三身。前室顶残存宋画经变;西壁门上宋愿文题榜两侧画毗沙门天王赴那吒会,门南宋画维摩诘经变,门南文殊,门北维摩诘;南壁宋画千手眼观音一铺,中被凿成穿洞,画面残损严重;北壁宋画千手钵文殊一铺,中被凿成穿洞,穿洞上画趺坐五方佛一铺。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72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没有具体的建窟年代,学者推论建于初唐。分前后两室,前室残,人字披顶;主室(后室)平面呈方形,覆斗形顶。此窟以佛教史迹画为主要题材,塑像经五代、西夏、清重修。窟顶藻井画团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四披各画千佛。西壁开一平顶敞口方形龛,龛中塑像为清代重塑,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像,南北两侧塑弟子和菩萨像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顶画菩提宝盖、二飞天。龛壁浮塑山峦影壁(清修)与龛外南北壁画中山水相连。壁画以青绿山水为景,合理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为盛唐山水画家李思训一派之风格(已变色)。龛上画化佛、云气。龛下西夏画趺坐佛,底层有五代、初唐残画。龛外南北两侧画圭纹边饰。南壁上部画千佛,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2.东晋扬都金像出渚;3.隋文帝迎昙延法师入朝,下部画菩萨七身。北壁上部画千佛,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2.释迦浣衣池与晒衣石;3.佛图澄之神异事迹;4.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5.康僧会感应故事,下部画菩萨七身。东壁门上画千佛,门下五代画不动佛、弥勒菩萨等十一身;门南画佛教戒律画,下西夏画趺坐佛四身;门北画佛教戒律画,下西夏画趺坐佛三身,画面以组图形式表现僧人守戒所发种种誓愿,系依据北凉昙无谶译《大盘涅槃经》、南宋宋慧观等译《大盘涅槃经》绘制,部分被美国华尔纳于1924年盗走。甬道顶西夏绘团花图案,南北壁绘供养菩萨各三身。前室西披西夏画团花图案三幅(已毁)。西壁门南西夏画普贤变;门北西夏画文殊变(模糊)。底层有五代画千佛、初唐残画。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的小窟,南侧为324窟,存西夏残画。北侧为325窟,存西夏画说法图部分。此窟南北壁画佛陀胜迹和佛教史迹画,与东壁两侧的戒律画都占据了本窟最显著的位置,毫无疑问是本窟壁画中的主要题材。这些壁画题材在国内诸石窟的雕刻和壁画中均不多见,莫高窟壁画中所绘也极为罕见。佛教史迹画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3 › 资源库 - 洞窟
山林中的鹿:在山林中,一只鹿昂首眺望,另一只鹿飞奔而来。近处的山峦呈三角形,用黑、白、土红、石青等不同颜色平涂,表现层次关系。山上的树生出柔软的细枝条,树冠呈云朵形,外加色点,富有装饰性。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198 › 素材库 - 素材
殿堂与门楼:在“九色鹿”故事画中,国王与王后并坐在王宫殿内。门楼似在殿前,但按屋顶关系又似在殿侧。大门深嵌在墙中,门上有木过梁。殿堂、门楼都作悬山顶。腰檐上有欄杆。墙上有壁带加强墙体强度,用以防止墙体承受荷载之后变形,又是墙体上的装饰。殿内簷下张挂帷幔。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252 › 素材库 - 素材
树:树叶类似杨树,也是以两种颜色来染树叶,分出阴阳向背关系,枝叶中还有藤蔓垂下。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559 › 素材库 - 素材
远山浮云:在法华经变的故事中,画出一座高山,山前花树相依,山下有丘陵,山间飘起浮云,远景是几座山峦,表现山的远近关系。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574 › 素材库 - 素材
水墨山水:《文殊变》上方的山水景物,象征五台山。成“品”字形布局,主峰突起,四周群峰环抱。雄伟的山峰中还有寺院庙宇和殿堂等诸多建筑林立。主峰右侧有一道彩虹桥,桥上人物徐徐前行;山下有洞窟,虚掩着大门,从中还透出一道神秘的光束。左侧壁画虽有部分脱落,但构图依然清晰可辨。房屋建筑大多掩映在山峦和树木之中,并多以侧面描绘,与主峰下建筑的正面相对,主宾关系一目了然。右下部接近大海的地方,画出了水滨浅滩和岩石树木,对应左下方一组突出的山岩,使远近空间关系极为立体的展现了出来。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715 › 素材库 - 素材
龛下南北两侧相向十三、十六身女性供养人,着唐贵服装、发髻高耸,衣饰华丽,长裙曳地,手持鲜花以示供养,他们与索法律和尚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592 › 素材库 - 素材
山间耕牧:宝雨经变完全用山峦作背景。在两侧连绵起伏的山丘中,有河水流过,河边有牛在饮水。山岗上长着树,山下有人在收割,展现出一派耕牧图景。山与山之间的空间,通过坡地之间的前后关系得到强调。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5918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