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窟始建于西魏,后经北周、隋、初唐、回鹘、清代时期重修。洞窟的平面呈方形,有中心塔柱,前部为人字坡顶(已塌毁),后部为平棋顶。窟室中央为方形中心柱,龛内外的塑像多为清代重修,龛内北壁残存化佛菩萨火焰纹背光,两侧各画弟子一身。龛外两侧分别为唐代画的日月及云中坐佛,下底层存西魏残画。龛楣图案尤其有特色,它不同于北魏常见的火焰纹图案,而是保存完整的弥勒上生经变,是西魏时期的原作,与莫高窟西魏时期的第288窟龛楣莲花供养化生图案风格相近。弥勒上生经变这一题材在敦煌石窟龛楣画中并不多见。画面中,弥勒着菩萨装,交脚而坐,身旁站立二听法菩萨,周围还有十身飞天环绕飞舞,散花奏乐,一派恬静的佛国仙境。在画面左侧,还有一身人物做手足倒立的动作,画工大胆用色,把人物形体涂染出来,整个画面看上去十分夸张诙谐。敦煌石窟中同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以土红色为底色,而这一幅则是在大面积深绿色的底子上作画,亦为少见。在西侧墙壁留下来的一组朱墨白描伎乐飞天线描图最为传神。飞天手持琵琶、箜篌等乐器,身形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把飞天的轻盈、飘逸完全体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出画师绘画技艺的高超,这幅作品也是西千佛洞的代表作。北壁为鹘画涅槃图,画面中佛的形体较大,右胁而卧,着田相袈裟,周围有众多举哀弟子,脚部周围有几身世俗人的形象。画面以土红色为主色调,佛的面部五官间用石绿勾勒。此窟南壁东侧绘有初唐说法图,这幅画面内容简洁,但无论构图、设色、人物造型堪称佳作。神态端庄、目光慈祥的佛陀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身边二胁侍菩萨婀娜窈窕,着装华贵艳丽,从画工着色晕染手法,我们似可以看到菩萨着装的质感。说法图下方绘供养人像。在这幅作品右上角留有“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朱墨题记,也为断代提供了参考。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3.0009 › 资源库 - 洞窟
白象:弥勒经变中,儴佉王向佛供养的“七宝”中右象宝、女宝。此画面表现为一头装饰华丽,背负摩尼宝珠,足蹈巨莲的六牙白象,它前面有一位盛装执扇天女亭亭玉立。大象略施晕染,主要依靠线描塑造形象,刻画真实细腻,系唐代以降描写象的佳作。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826 › 素材库 - 素材
被缚的驴:这是修禅图的细部,被绳索缚住腿的驴正在悲鸣挣扎,动态及敷色都是写实的,这是敦煌早期壁画中表现驴的罕见佳作。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110 › 素材库 - 素材
普贤变:普贤变代表作之一。普贤菩萨结珈坐于象于莲花座上,手作“无畏”及“与愿”印,意态安详庄重,环绕侍从菩萨三身,黑肤驯象人一身,一童子捧花跪迎,结构简练,线描流畅、纯熟,与门北文殊变统一、对称.是吐蕃统治初期留于瓜州的唐朝画师的佳作。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757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