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窟建于北魏。洞窟位于莫高窟崖面中层,是莫高窟最早的中心塔柱式洞窟。洞窟前部为人字披顶,人字披南北两端模仿汉式传统木构建筑形式,承托有木质斗拱。在东西两披上浮塑有数条凸起的椽子,椽间饰以手持莲花、忍冬的天人图案。洞窟后部为平顶,中央有方形中心塔柱,连接窟顶和地面。中心柱四面开龛。东向面开一大龛,内塑交脚弥勒佛像,佛两侧原各有胁侍菩萨二身,现南侧残存一身,北侧存二身。龛内火焰纹头光、身光两侧画供养菩萨,其下分别画婆薮仙和鹿头梵志。龛顶画飞天。龛楣饰莲花化生童子,龙形龛梁,两侧塑束帛柱承托。龛上和两侧影塑供养菩萨大多残损,仅存数身。中心塔柱南北西三面均开上下两龛;南北向面上层为阙形龛,内塑交脚弥勒菩萨像;下层为圆拱形龛,内塑禅定佛像。西向面上层为双树龛,下层为圆拱龛,塑像均为结跏趺坐的禅定佛。龛外还塑有胁侍菩萨。在上层龛两侧均有影塑菩萨,但都已被熏黑。中心柱下部即塔柱四面画有药叉像。南北两壁在前部人字披下各开一阙形龛,内塑交脚弥勒菩萨,洞窟后半部的南北两壁上端各开四个圆拱形龛,内塑佛说法像及禅定像各两身,其中南壁四龛中佛像头部均残,北壁尚有两身保存完好。洞窟四壁最上层绕窟一周画天宫伎乐,中段画大量千佛,千佛旁均以榜题标明佛的名号,共计有千佛一千二百三十五身。南北壁的西侧与中心柱相对的位置各画说法图一铺。西壁中央画白衣佛说法图一铺。洞窟前部南北壁中段绘有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南壁前部阙形龛下绘制了降魔变,紧邻降魔变的西侧,绘本生故事画萨埵舍身饲虎本生。北壁前部阙形龛下绘大幅因缘故事难陀出家因缘,西侧绘尸毗王本生故事。洞窟四壁所绘千佛、说法图和故事画的下方,是一条由方格纹、菱形纹等几何纹样与变形的莲花、缠枝忍冬纹等植物纹样相交而成的一条连续性装饰带,在四壁最下层,即装饰带下方,画有数身药叉像。洞窟东壁门上方,开有一方形明窗。门与窗的南北侧均画千佛。洞窟甬道北壁残存隋代画说法图一铺。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54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没有具体的建窟年代,学者推论建于初唐。分前后两室,前室残,人字披顶;主室(后室)平面呈方形,覆斗形顶。此窟以佛教史迹画为主要题材,塑像经五代、西夏、清重修。窟顶藻井画团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四披各画千佛。西壁开一平顶敞口方形龛,龛中塑像为清代重塑,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像,南北两侧塑弟子和菩萨像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顶画菩提宝盖、二飞天。龛壁浮塑山峦影壁(清修)与龛外南北壁画中山水相连。壁画以青绿山水为景,合理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为盛唐山水画家李思训一派之风格(已变色)。龛上画化佛、云气。龛下西夏画趺坐佛,底层有五代、初唐残画。龛外南北两侧画圭纹边饰。南壁上部画千佛,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2.东晋扬都金像出渚;3.隋文帝迎昙延法师入朝,下部画菩萨七身。北壁上部画千佛,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2.释迦浣衣池与晒衣石;3.佛图澄之神异事迹;4.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5.康僧会感应故事,下部画菩萨七身。东壁门上画千佛,门下五代画不动佛、弥勒菩萨等十一身;门南画佛教戒律画,下西夏画趺坐佛四身;门北画佛教戒律画,下西夏画趺坐佛三身,画面以组图形式表现僧人守戒所发种种誓愿,系依据北凉昙无谶译《大盘涅槃经》、南宋宋慧观等译《大盘涅槃经》绘制,部分被美国华尔纳于1924年盗走。甬道顶西夏绘团花图案,南北壁绘供养菩萨各三身。前室西披西夏画团花图案三幅(已毁)。西壁门南西夏画普贤变;门北西夏画文殊变(模糊)。底层有五代画千佛、初唐残画。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的小窟,南侧为324窟,存西夏残画。北侧为325窟,存西夏画说法图部分。此窟南北壁画佛陀胜迹和佛教史迹画,与东壁两侧的戒律画都占据了本窟最显著的位置,毫无疑问是本窟壁画中的主要题材。这些壁画题材在国内诸石窟的雕刻和壁画中均不多见,莫高窟壁画中所绘也极为罕见。佛教史迹画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3 › 资源库 - 洞窟
萨埵太子本生全图:本故事画把不同场景合绘于一图,饲虎及国王、王后抚尸始终放在显要的位置,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和人间的亲子之情。构图受到巴尔胡特九色鹿本生故事图浮雕的影响。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166 › 素材库 - 素材
配殿及双楼:净土寺院中的配殿,为一殿二楼的布局。楼虽比殿高,但殿的体量较大,位置前突,楼殿组群配合十分协调。在现存的建築实例中,殿楼不是建在水中,而是建在地面上,配殿与双楼建于水中的平坐上,这种建築形式与日本古建築中的“寝殿造”十分相似。规模如此之大的配殿,在唐宋遗迹中还没有发现实例。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326 › 素材库 - 素材
五台山图中的万菩萨楼: 在图中央是一座佛寺,寺内是十二身赤袒上身的菩萨,皆合十结痂,榜題写“万菩萨楼”。敦煌壁画習习惯以一当十·当百·当千表示,所以一十即一万。这是表現文殊一万眷属。《华严经》记载文殊有一万菩萨眷属,文殊常为一万眷属说法。五台山图的中央位置便按此绘画了万菩萨楼,楼作方型,周回设廊,四角有角楼,院中的雨层楼有十多菩萨听法。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59 › 素材库 - 素材
此菩萨与法华林菩萨常侍于弥勒佛之左右,称之为“弥勒三圣”,在壁画中往往和“西方三圣”里的大势至菩萨位置相同,著菩萨装,冠带垂附在右膝上,一手持花,一手托钵,正面坐在树前的华盖下,神态端庄,周围环绕形体较小的菩萨、弟子,恭敬合十听法,显示出法会中圣者的威仪。人物造型比例适度,线描与色彩保存完好。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73 › 素材库 - 素材
四阿顶宫门:“未生怨”故事中阿阇世王子囚父的场面。阿阇世命人押父进宫门,宫门位置内收,两侧呈“凹”字形,门屋有三阶,上为四阿顶,符合帝王之居所用的高规格建築等级。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282 › 素材库 - 素材
度量衡器:不等臂杆秤。杆秤的单系提钮几乎在衡杆中央,秤盘悬挂在离衡杆重臂段较远、较靠近中间的位置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121 › 素材库 - 素材
曹议金与李氏之女,远嫁甘州回鹘可汗为妻,衣著为典型回鹘装。头戴桃形冠,冠上饰以花纹,上插钗钿和步摇,两鬓抱面。脑后还垂有长带,脸部有红粉化妆和花靥。身穿翻领、窄袖、长裙、曳地的锦袍,领部及袖部均镶嵌彩绣花边。其位置排在女眷之首,可见地位之显赫。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990 › 素材库 - 素材
石觜关门、石觜关镇及永昌之县:石觜关在今山西省代县境内,史记记载该关为金代所置。唐属河北东路的代州,地处五台山与镇州之间的通道上。而“五台山图”以较大面积绘石觜关门及石觜关镇,表明公元950年前后已有此关、镇。永昌县无考,据图中所示位置,应在石觜关镇以东。此三处很可能是五代时后晋新设置之城、关、镇,其位置当在龙泉镇(图中之“龙泉之店”)与大复岭(图中之“青阳之岭”)之间。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44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