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301窟建于北周时期,洞窟由主室、甬道、前室三部分构成。主室为方形覆斗顶窟,窟顶藻井画斗四莲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西披正中画莲花摩尼宝珠,两侧画伎乐飞天各六身,下部接火焰莲花化生龛楣;窟顶南披与东披共同构成画萨埵太子本生故事画,其中南披主要绘萨埵太子辞宫、狩猎、憩息等场景;东披画饲虎、起塔等情节,下面画天宫伎乐七身,垂幔。北披画睒子本生故事,情节包括供养盲父母(西),迦夷王出猎(东),下部画天宫伎乐、飞天共六身。故事画中的人物着汉服,画风承袭了中原传统。主室西壁开一圆券形龛,龛内塑倚坐佛一身,佛身后头光内绘一圈化佛及火焰光佛,佛身后两侧上方各画持乐器飞天二身,下部两侧画宝珠。龛楣浮塑彩绘火焰化生纹,龛梁塑龙首,龛柱绘莲花。龛外南北两侧画菩萨各二身,塑菩萨二身,塑像仅存莲座,龛下画莲花图案。主室南壁画千佛,千佛中央绘说法图一铺,下部绘药叉(但仅存二身);南壁西侧下方绘供养比丘像一身,男供养人十七身,药叉一身,东侧残存女供养人十二身。此壁清代凿穿洞时壁画毁去部分。主室北壁与南壁对称画千佛,千佛中央绘说法图一铺(被清代穿洞毁去一半),北壁西侧下部画供养比丘像三身,男供养人残存十四身,药叉一身,东侧下部存比丘像十八身,供养人八身。主室东壁上方画千佛,下方南侧绘女供养人三身,供养牛车和二身侍从;下部北侧画供养比丘二身,男供养人存六身,下画供养人比丘三身,男供养人存三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01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建于北魏统一河西后。原为人字披中心塔柱窟,因东壁塌毁,仅存人字披少部及塔柱。整窟平面呈方形,窟顶前部为汉式人字披顶,西披画供养天人持莲花,脊枋存部分平棋图案;后部为平棋顶,仅东南角存斗四平棋图案两方,其中一方中央表现莲池中裸体童子游泳,外侧四角表现四身飞天,边沿以忍冬装饰。后部中央有中心塔柱连接窟顶与地面,塔柱四面开龛,东向面开圆券形主龛,龛内塑倚坐弥勒说法像(眼、鼻、手已损毁),着右袒式袈裟,衣褶采用贴泥条和刻阴刻线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自然流畅。龛内两侧分上下层各绘十身供养菩萨,龛顶画四身飞天及佛背光图案,龛楣装饰莲花化生图案,两端为双龙装饰。主龛外原塑天王二身,现北侧存一身天王像,是莫高窟现存北朝唯一的彩塑天王像。龛上部存浮塑供养菩萨,龛下部塔座座沿北魏画供养人(模糊),塔座最下部有宋朝绘供养人像(模糊)。塔柱其余三面均上下开龛,南北面上层均作阙形龛,内塑菩萨像,西壁与其他各龛均塑禅定像,各龛外两侧均塑菩萨像。此窟前半部南北壁东侧(人字披下)画大型说法图,现大部已毁;靠后各部中央画小型说法图一铺。后半部现存西、南、北三壁壁画,作三段式布局,上段画天宫伎乐通绕全窟,中段画千佛,最下层为药叉(金刚力士)。在千佛、力士之间,有一横长的故事画带通联三壁,南壁画沙弥守戒自杀因缘故事及弊狗因缘故事,西壁绘九色鹿王本生故事,西壁北段与北壁画须摩提女因缘故事。这些在赭红底壁上绘成的故事画,都以人物、动物为主,山水、房宇、车马、器物仅为衬景,这正是汉晋传统画风在佛教壁画上的延续。此窟的连环故事画,是莫高窟开窟以来的全新构图形式,是敦煌壁画故事中的经典之作,对此后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57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主室北壁发愿文中存有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五年(539年记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主室为覆斗顶形窟,平面为方形。窟室中央现存一元代所建的方形坛台,南壁和北壁对称地各开凿4个小禅室。部分禅室内或门口还残留有元代所修小塔的部分塔身。窟顶中心方井画华盖式藻井。四披绘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有摩尼宝珠、力士、飞天、雷公、乌获畏兽、伏羲、女娲等。四披下部一周绘有36身禅僧于山间、草庐中坐禅。山林间绘有各种野兽及捕猎场景。西壁中央凿一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主龛内为倚坐说法佛,小龛内各一身戴风帽禅僧塑像。龛外壁面上部画诸天外道形象,有日天、月天、诸星辰、摩醯首罗天、毗瑟纽天、鸠摩罗天、毗那夜迦天及供养菩萨等,下部画四天王、婆薮仙等,最下部龛沿画忍冬纹边饰南壁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通壁绘11身持乐器的伎乐飞天;中段通壁绘《五百强盗因缘》故事画,末尾处绘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下段开四个小禅室,禅室间壁面自东向西绘有《化跋提长者姊缘》、《度恶牛缘》、《沙弥守戒自杀缘》和《婆罗门施身闻偈》故事画。其表现形式,或长卷连环画,或单幅画。故事画下方绘金刚力士。北壁分上、下二段。上段通壁绘有七铺说法图,每铺下方均有发愿文和男、女供养人。其中西起第二铺和第七铺说法图发愿文题留纪年还可读识。下段亦开有4个小禅室,与南壁小禅室相对应。东壁门上方绘有三身坐佛,门南、北侧各绘大型佛说法图一铺。甬道顶层残存中唐所绘趺坐菩萨一铺,南壁中唐画不空绢索观音经变一铺,北壁中唐画如意轮观音经变一铺。前室平面横长方形,窟顶为一面斜坡形,存宋画残痕。前室西壁门上开一小窟(敦编第286窟),门南残存宋代供养人像,底层可见中唐画,最底层为西魏壁画。门北为第287窟,存宋画男供养人像。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85 › 资源库 - 洞窟
第254窟建于北魏。洞窟位于莫高窟崖面中层,是莫高窟最早的中心塔柱式洞窟。洞窟前部为人字披顶,人字披南北两端模仿汉式传统木构建筑形式,承托有木质斗拱。在东西两披上浮塑有数条凸起的椽子,椽间饰以手持莲花、忍冬的天人图案。洞窟后部为平顶,中央有方形中心塔柱,连接窟顶和地面。中心柱四面开龛。东向面开一大龛,内塑交脚弥勒佛像,佛两侧原各有胁侍菩萨二身,现南侧残存一身,北侧存二身。龛内火焰纹头光、身光两侧画供养菩萨,其下分别画婆薮仙和鹿头梵志。龛顶画飞天。龛楣饰莲花化生童子,龙形龛梁,两侧塑束帛柱承托。龛上和两侧影塑供养菩萨大多残损,仅存数身。中心塔柱南北西三面均开上下两龛;南北向面上层为阙形龛,内塑交脚弥勒菩萨像;下层为圆拱形龛,内塑禅定佛像。西向面上层为双树龛,下层为圆拱龛,塑像均为结跏趺坐的禅定佛。龛外还塑有胁侍菩萨。在上层龛两侧均有影塑菩萨,但都已被熏黑。中心柱下部即塔柱四面画有药叉像。南北两壁在前部人字披下各开一阙形龛,内塑交脚弥勒菩萨,洞窟后半部的南北两壁上端各开四个圆拱形龛,内塑佛说法像及禅定像各两身,其中南壁四龛中佛像头部均残,北壁尚有两身保存完好。洞窟四壁最上层绕窟一周画天宫伎乐,中段画大量千佛,千佛旁均以榜题标明佛的名号,共计有千佛一千二百三十五身。南北壁的西侧与中心柱相对的位置各画说法图一铺。西壁中央画白衣佛说法图一铺。洞窟前部南北壁中段绘有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南壁前部阙形龛下绘制了降魔变,紧邻降魔变的西侧,绘本生故事画萨埵舍身饲虎本生。北壁前部阙形龛下绘大幅因缘故事难陀出家因缘,西侧绘尸毗王本生故事。洞窟四壁所绘千佛、说法图和故事画的下方,是一条由方格纹、菱形纹等几何纹样与变形的莲花、缠枝忍冬纹等植物纹样相交而成的一条连续性装饰带,在四壁最下层,即装饰带下方,画有数身药叉像。洞窟东壁门上方,开有一方形明窗。门与窗的南北侧均画千佛。洞窟甬道北壁残存隋代画说法图一铺。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54 › 资源库 - 洞窟
北披画睒子本生故事,情节包括供养盲父母(西),迦夷王出猎(东),下部画天宫伎乐、飞天共六身。故事画中的人物着汉服,画风明显承袭了中原传统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01 › 资源库 - 壁画
欢乐嬉戏中的三童子,两人著红色交领半臂,绿色短裤,是汉族传统服装;一人著背带条纹波斯小口裤,融汇了中外服饰特色。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6628 › 素材库 - 素材
自然神及偶像崇拜:雷神。雷公虎头人身,臂生羽毛,是传统神话中的雷神。据东汉王充《论衡·雷虚篇》记载: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116 › 素材库 - 素材
正在嬉戏莲花的童子,是化生童子。一戴围嘴,一著肚兜,这种汉族传统的儿童装束沿袭至今。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850 › 素材库 - 素材
雷公是中国古代民间传统神话的神,图中的雷公人身兽头兽爪,臂生翼,着短裤,他舞动四肢旋转拍击一圈共十二面小鼓,象征雷声轰鸣,鼓的一个面对内。早期汉代画像砖上也有这种椭圆形式,为中国传统造型。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9211 › 素材库 - 素材
中西天文学:雷公与风神。雷公虎头人身,臂生羽毛,是传统神话中的雷神。据东汉王充《论衡·雷虚篇》记载: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风神名飞廉,头似鹿,背生双翼。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115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