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武周时期。覆斗形殿堂式洞窟。主室窟顶藻井画团花井心,卷草与半团花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画千佛(南披毁一部分)。西壁佛龛除佛像为初唐原作外,弟子、菩萨、力士均为清重修或重塑,龛穹窿顶画重层雕栏,一排菩萨,凭栏俯视人间,其后宇空广阔,有飞天、祥云、天花、梵宫、仙女。南壁为最初学者定为法华经,后来定为《十轮经变》,本叙述以十轮经为准,该经详细宣传了地藏菩萨信仰,可分为四部分:论述地藏、论述十轮、论述末法、论述六度。在布局上,十轮经变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1、画面正中为主体说法会及其周围画面;2、西侧中部,地藏救苦救难;3、西侧上方,地藏变化身(部分内容在东侧上部),地藏有四十四现身;4、东侧,刹利旃陀罗现智相品(其中象王本生在西侧)。北壁阿弥陀经变占了整面墙壁,中央主体部分佛陀说法,两旁众菩萨听法,经变中的建筑形象很特别,水池中建有平台和两侧楼阁,歇山顶的楼阁高二层,深阔都是三间,上下层之间不设腰檐,这种画法只在初唐壁画中才能见到,下层斗拱上挑出朱栏一周,上下层各柱子之间不设门窗墙壁,只在由额上悬挂帘幕,平台地面以花砖铺地,与唐代习俗相同。东壁门上画说法图一铺,两侧趺坐佛说法图各一铺;门南中画立佛一铺、菩萨二身,下五代画男供养人一排(模糊);门北中画十一面观音变一铺,下五代画男供养人一排(模糊)。主室北壁下部和东壁下部绘供养人像,大多漫漶模糊,可辨识着是男供养人像,从残存题记的数字看,五代时重修此窟的功德主要有阴氏,还有张氏、令狐氏、曹氏。甬道盝形顶中央存五代残画宝盖与供桌一部,南、北披五代画垂幔。前室西壁门南画地狱变(一九六五年剥出),门北五代残画下有初唐画;南壁五代画普贤变(残);北壁五代画文殊变(残)。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21 › 资源库 - 洞窟
第三九〇窟位于莫高窟南区北侧上层,建于隋代晚期,五代、清重修。主室为覆斗顶殿堂式窟,平面呈方形。窟顶为莲花缠枝花卉藻井,四披铺垂角联珠纹帷幔,下饰以环形联珠纹和镶边,四披画千佛。西壁开一双层龛。龛内主尊为倚坐菩萨,左右塑二弟子(已失)、四菩萨(清修)。内层龛顶绘飞天十二身,飞天姿态各异,上下翻飞。龛内化佛火焰背光两侧各画菩萨九身,下分画婆薮仙与鹿头梵志。外层龛顶画火焰莲花龛楣,并以联珠纹装饰带将整个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绘摩尼宝珠火焰纹,下层绘一身坐姿菩萨,两侧绘缠枝莲花。龛顶画飞天六身,龛壁两侧画龙首龛梁、莲花龛柱。龛外南北两侧壁画分上、中、下三段,上段画天宫栏墙,中段画坐佛各七铺,下段分别画男、女供养人及侍从。四壁上部均绘飞天,飞天下有天宫栏墙建筑。南壁上画伎乐飞天十身、坐佛十五铺;中画头戴化佛冠、手执杨柳枝的倚坐观音说法图一铺,两侧画趺坐佛十八铺;下隋画穿高腰裙衫的女供养人二十六身,其下五代画供养人九身。北壁上画天宫栏墙、飞天十身、坐佛十五铺;中画头戴化佛冠的菩萨说法图,两侧画趺坐佛十八铺;下隋画供养人四十七身,其下五代画男供养人二十八身。东壁最上部画一佛、二菩萨趺坐佛说法图十七铺,东壁门上沿隋画七佛一铺,门南北各画趺坐佛八铺,下为供养牛、马车、车夫及五代画男供养人数身。全窟大小说法图总计一百一十六铺,是莫高窟画说法图最多的洞窟。说法图中的坐佛,有说法相、禅定相、给与愿印相、施无畏相等法相,并且佛头顶上的菩提树叶和华盖也都各不相同。甬道顶五代画地藏与十王厅,中有“道明和尚”题记,南北壁各为五代画普贤变、文殊变,下存女供养人,多已模糊。前室壁画皆为五代所绘。其中西壁门两侧画毗沙门天王赴会图,门南上画不空绢索观音变一铺,中画报恩经变一铺;门北中存阿弥陀经变大部。南北壁残存五代绘弟子、菩萨及供养人像,多已模糊。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390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创建于隋,宋、西夏重绘部分壁画,主室为覆斗形顶,南、西、北壁各开一龛,被称为“三龛窟”。主室窟顶为斗四莲花藻井,花饰三兔纹样井心。藻井内岔角绘童子形飞天,外岔绘有翼兽,方井外框饰以忍冬狮子联珠纹。四边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绘有大幅的经变场画。各场面间以树石花卉、塔庙寺院、流泉莲池、行云飞花等景物作为分隔。但由于四披画面稠密繁杂,加之变色严重,其中的一些画面识读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学术界对该窟四披内容的认识也存在争论,主要分为“法华经变说”和“法华经变与涅槃经变说”。本解说以“法华经变说”为准。西壁开一内外层方口圆券龛,龛内塑一趺坐佛、二弟子、四菩萨。龛外南北两侧上部绘维摩诘经变,南侧是文殊菩萨,北侧是维摩诘,两侧下部各绘五弟子、四菩萨。西壁下部宋代绘供器和供养菩萨。南壁和北壁中央都开一方形浅龛,龛内塑趺坐佛一身、菩萨二身。佛袈裟下摆绘有数个万字符号(“卍”)。龛外四周绘千佛。龛下宋代绘供养菩萨。东壁门上中央绘说法图一铺,说法图下有宋代题愿文题榜一方(模糊),题榜北侧宋代绘世俗男供养人二身,题榜南侧绘宋代世俗女供养人一身(模糊)、比丘尼一身。门南上部隋代绘千佛,下部宋代绘男供养人六身,门沿宋代绘幢幡一个。门北上部隋代绘千佛,下部宋代绘女供养人四身、供养菩萨一身,门沿宋代绘幢幡一个。甬道已被西夏重绘,顶中央绘团花,南、北披绘垂幔,南、北壁绘供养菩萨各二身。前室已被西夏重绘,顶西披残存部分团花图案,底层露出隋代壁画。西壁门上开一小龛,龛内为菩萨、花卉,龛外绘一兰若,门南、北上部各存说法图两铺,说法图下绘供养人,人物形象模糊。南、北壁绘垂幔、项光各一部分,南壁底层露出部分宋绘供养人。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420 › 资源库 - 洞窟
北壁画观无量寿经变一铺(部分残)。无量寿佛端坐于中央说法,两侧绘观音、大势至及众菩萨,下有歌舞伎乐。西侧未生怨,存“囚禁父王”、“母后探视”等情节;东侧存宝池观等十六观场景。经变下部盛唐绘女供养人六身、男供养人五身,西夏绘女供养人四身(上部残),底层剥出盛唐画一坐佛。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94 › 资源库 - 壁画
西壁开盝顶帐形龛,龛顶饰棋格团花图案及佛、菩萨像。下有马蹄形佛床,唐塑一铺佛、菩萨、弟子五身像。佛床下有壸门,内饰伎乐,弹琴歌舞。龛内三壁屏风画六扇,画九龙灌顶、剃度说法等内容,仿效唐代宫廷六扇联屏制度。帐门两侧画文殊变、普贤变。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12 › 资源库 - 壁画
东壁门上绘三佛说法图一铺。门北绘无量寿佛一铺,佛陀身著通肩红色袈裟,坐金刚宝座,头光现化佛,背光内飞天飞舞。头顶悬华盖,华盖下有愿文榜题,说法图下绘男供养人十三身,女十四身。门南绘无量寿佛一铺,下有榜题:“无量寿佛”有四协侍菩萨,有的捧莲花,有的手持忍冬供养佛。从现存能辨认的题名看,佛右侧为“无尽意菩萨”“观音菩萨”,左侧为“文殊师利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上部佛弟子,右侧为“阿难像 ”和“舍利弗之像”,左侧为“摩诃迦叶之像”和“目连之像;有的持经卷,有的捧莲花,有的双手合十虔诚供养。说法图下画男供养人十四身,女十三身。东壁底层露出西魏绘药叉。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85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画维摩诘经变一铺(大部残),文殊维摩诘对坐辩法。东部维摩诘像存下半身,下绘各国使臣听法场景;西部存文殊菩萨像,下有帝王、弟子、比丘听法;中部绘香积菩萨倾倒香饭,表现的是维摩诘经中的香积佛品。经变画下方西夏画男女供养人共十六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194 › 资源库 - 壁画
南壁画面中央方框内画佛说法图。说法图上部绘须弥山,山上有八座殿堂建筑。说法图的东西两侧及下方绘有30多幅以绿色山野为背景,含有人物和建筑的小画面。各画面都有一条或数条长条形榜题,文字不识。说法图下方中央有一方榜题,部分文字可判读。壁面下部剥落严重。壁面右下方绘胡貌形象人物一身。学术界对该壁画面内容的认识也存在争论,有“法华经变说”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本解说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说”为准。画面中央方框内画佛说法图中,佛结转法轮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从佛的眉间和顶上肉髻放出光束,还有自上而下有三道光圈环绕佛身。佛的左右及下方绘众菩萨、比丘等,这描绘的是佛为众讲尊胜陀罗尼经时的情景。说法图上部绘须弥山和山上的八座殿堂建筑,表现的是帝释天和善住天子所居之天宫。八座殿堂之间用回廊相连,其间绘树木和一些人物,描绘的是善住惊梦、先后见帝释天的情景。说法图西侧的画面自上而下的描绘出“序”中佛陀波利自西土而来、路遇文殊化现的老人、返西土取经、取经归来、入宫献经、西明寺译经、隐迹于五台山的内容。说法图下部的画面描绘帝释天观善住即将遭受的七返恶道之身的种种情形,以及经中描述的众人闻听、忆念、读诵、书写尊胜陀罗尼经和经咒后的种种获报。说法图东侧的画面自下而上为经文最后描述的阎摩王法王访释尊、四天王请佛、佛讲如何奉持尊胜陀罗尼、佛为善住天子摩顶授记等情景。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217 › 资源库 - 壁画
四门楼:用透视画法表现二层楼的正侧两面,下有砖砌台基,每面中部设台阶。下层每面三开间,四面开门,上下层之间起腰簷,上建平坐欄杆,平坐上建小三开间楼,层高面宽显著缩小,造型别致。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696 › 素材库 - 素材
白鹰:在尸毗王的座下有一只白鹰,羽翼丰满,胸肌挺突;鹰立于尸毗王座下,扬首昂视,有检验尸毗王决心的意味。神情含蓄,暗合经义。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128 › 素材库 -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