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851-862)间,是晚唐河西释门都僧统洪<imgsrc="//cdn.e-dunhuang.com/images/bian.jpg"/>的影堂。此窟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坐北朝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王圆箓)所发现,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绢画、刺绣、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故此又被称为“藏经洞”。洞窟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顶,窟顶及四披无壁画内容。北壁前设一长方形禅床式低坛,禅床上端坐一身高僧像,即洪<imgsrc="//cdn.e-dunhuang.com/images/bian.jpg"/>像。西壁嵌有大中五年(公元851)洪<imgsrc="//cdn.e-dunhuang.com/images/bian.jpg"/>告身碑。北壁晚唐画双树。西侧树下画近侍女一身(执丈、持巾),树间挂布囊;东侧树下画比丘尼一身(持纨扇),树间挂一水壶。东壁、南壁均无壁画内容。无甬道,无前室。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017 › 资源库 - 洞窟
该窟创建于隋,宋、西夏重绘部分壁画,主室为覆斗形顶,南、西、北壁各开一龛,被称为“三龛窟”。主室窟顶为斗四莲花藻井,花饰三兔纹样井心。藻井内岔角绘童子形飞天,外岔绘有翼兽,方井外框饰以忍冬狮子联珠纹。四边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绘有大幅的经变场画。各场面间以树石花卉、塔庙寺院、流泉莲池、行云飞花等景物作为分隔。但由于四披画面稠密繁杂,加之变色严重,其中的一些画面识读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学术界对该窟四披内容的认识也存在争论,主要分为“法华经变说”和“法华经变与涅槃经变说”。本解说以“法华经变说”为准。西壁开一内外层方口圆券龛,龛内塑一趺坐佛、二弟子、四菩萨。龛外南北两侧上部绘维摩诘经变,南侧是文殊菩萨,北侧是维摩诘,两侧下部各绘五弟子、四菩萨。西壁下部宋代绘供器和供养菩萨。南壁和北壁中央都开一方形浅龛,龛内塑趺坐佛一身、菩萨二身。佛袈裟下摆绘有数个万字符号(“卍”)。龛外四周绘千佛。龛下宋代绘供养菩萨。东壁门上中央绘说法图一铺,说法图下有宋代题愿文题榜一方(模糊),题榜北侧宋代绘世俗男供养人二身,题榜南侧绘宋代世俗女供养人一身(模糊)、比丘尼一身。门南上部隋代绘千佛,下部宋代绘男供养人六身,门沿宋代绘幢幡一个。门北上部隋代绘千佛,下部宋代绘女供养人四身、供养菩萨一身,门沿宋代绘幢幡一个。甬道已被西夏重绘,顶中央绘团花,南、北披绘垂幔,南、北壁绘供养菩萨各二身。前室已被西夏重绘,顶西披残存部分团花图案,底层露出隋代壁画。西壁门上开一小龛,龛内为菩萨、花卉,龛外绘一兰若,门南、北上部各存说法图两铺,说法图下绘供养人,人物形象模糊。南、北壁绘垂幔、项光各一部分,南壁底层露出部分宋绘供养人。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420 › 资源库 - 洞窟
北壁中央开一方形浅龛,四周绘千佛。龛内塑趺坐佛一身、胁侍菩萨二身,佛袈裟下摆绘有数个万字符号(“卍”),龛顶绘飞天二身,火焰忍冬背光,佛两侧各绘弟子五身,佛座两侧各绘一狮子。龛沿为联珠纹图案,北壁下部宋代绘供养菩萨十四身。
https://www.e-dunhuang.com/cave/10.0001/0001.0001.0420 › 资源库 - 壁画
双带飞扬,急转如风,正如白居易《胡璇女》诗所写: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己时,人间万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连。此图颇似唐代风行的西域舞蹈《胡璇女》。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554 › 素材库 - 素材
东晋海中浮一金铜佛跌,有光,舟人接得还至杨都,乃是育王像跌,勘之,宛然符合,其像见在杨都西灵寺供养。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733 › 素材库 - 素材
昙延法师故事:586年,天下大旱,隋文帝令京北太守苏威问昙延(516—588年)天旱之由。昙延答到,君乃万民之主,群臣之首,却不亲自为百姓祈雨,故是否下雨,系于此。隋文帝遂决定亲自祈雨,便派人迎昙延入朝,请他登大兴殿御座,南面而坐,传授佛法,文帝及五品以上朝宰大臣,皆席地朝北而坐,听受八戒。戒授完毕,日已中天,时有片云遍布全天,继而天降大雨,令天下并足。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744 › 素材库 - 素材
张骞出使西域图:故事情节主要分为四个小图,右上为汉武帝在甘泉宫拜金像,底部是张骞辞别汉武帝,左上角是张骞所遣副使经过千山万水最终抵达大夏国。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7781 › 素材库 - 素材
五台山图中的万菩萨楼: 在图中央是一座佛寺,寺内是十二身赤袒上身的菩萨,皆合十结痂,榜題写“万菩萨楼”。敦煌壁画習习惯以一当十·当百·当千表示,所以一十即一万。这是表現文殊一万眷属。《华严经》记载文殊有一万菩萨眷属,文殊常为一万眷属说法。五台山图的中央位置便按此绘画了万菩萨楼,楼作方型,周回设廊,四角有角楼,院中的雨层楼有十多菩萨听法。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459 › 素材库 - 素材
五台山图局部1:画面中绘有五台县城通往万菩萨楼之间的景色。近处的山峰画得较小,山中有草庵,表现修行僧人的生活。远处有寺院及佛塔。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10514 › 素材库 - 素材
净土寺院:净土寺院的大殿与配殿都是二层楼,大殿之后密集地布置着大量的单体建築,形成千门万户、羣楼耸立的场面,但已不能清晰地表现出寺院的格局。壁画中的建築画日益走向程式化了。
https://ip.e-dunhuang.com/item.html?id=4559 › 素材库 - 素材